只有1%機率!這張圖表告訴你成為獨角獸新創有多難
只有1%機率!這張圖表告訴你成為獨角獸新創有多難

沒錯,大部分的新創公司都以失敗收場。但每一個創業家都相信自己是天選之人,理性地相信這個世界上有無數個「不可能」,卻又感性地認為「奇蹟」發生在自己身上。

美國市場研調機構 CB Insights 發布了研究報告,追蹤 1,119 家在 2008-2010 年獲得種子輪投資的美國科技新創公司,至今最新的發展現況,發現其中 1% 的新創公司能夠成長為獨角獸等級。

拿到種子輪後,有多少人可以活下來?

如果你是拿到種子輪資金的創業家,有幾個你可以關注的數字。

種子輪的平均值為 67 萬美元(中位數為 35 萬美元)。而在其中,只有 48% 的人能夠前進到第二輪,也就是一半的人陣亡與此。不過好消息是撐過去後,其中 63% 的公司能夠繼續拿到 B 輪。

另外有 67% 的公司在募資的過程中「卡住」,因為難以知道這些新創公司的具體狀況,舉例來說,募資新聞通常會得到大量宣傳,但後續的盈利與否以及是否「正式死亡」卻無聲無息,難以追蹤。

出場方面,30% 的公司以 IPO 或者被併購出場,其中,13 家新創以超過 500 萬美元出場,包含 Instagram、Zendesl 以及 Twilio 等;而獨角獸方面,僅有 1.07%(12 家)的新創公司成為獨角獸,包含 Uber、Airbnb、Slack、Stripe 以及 Docker 等。

在時間方面,各輪的募資時間都差不多在 20 個月左右,但到第六輪,募資時間會大幅縮短至 5 個月,可能顯示了投資人在這個時期特別渴望投入。

cb insight.png
CB Insights 搜集了 1,119 家在 2008-2010 年獲得種子資金的新創,追蹤至今發現,僅有 1% 成為獨角獸。
圖/ 《CB Insights》

反觀台灣?

值得注意的是,CB Insights 選擇的 1,119 家公司都是科技公司,成為獨角獸、出場的潛力本身就相當高,而且立基於美國的科技公司大多面向全球市場,本份數據對台灣創業家來說也僅供參考。

根據 2018 年 Startup GENOME 與《數位時代》合作進行的台北(包含新北)創業生態調查,約略估計每兩年可產生 150-350 家技術類新創。若根據 CB Insights 的數據,應該已經出現 1-2 家獨角獸,儘管現在 Appier 與 Gogoro 都大有潛力,卻還沒聽到跨越獨角獸界限的好消息。

除此之外,台經院 Findit 平台上的數據,也能讓我們一窺台灣新創的募資現況。根據其統計,雖然 2015-2017 年獲得投資的新創數量下降,在金額上卻有不小的成長,從 2015 年的 4.61 億美元,到 2017 年的 5.23 億美元。台灣資金環境對於優質新創成長的確有不小的改善。

不過,對創業家來說,講述創業有多困難的文章大多千篇一律,但大家都只想當萬裡挑一的閃耀巨星。理性地看待數據,持續帶著感性一步一步向前才是真理。

關鍵字: #獨角獸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