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億融資也解不了的成長焦慮,Klook:我們必須以三倍速前進
60億融資也解不了的成長焦慮,Klook:我們必須以三倍速前進

旅遊體驗平台Klook客路才完成最新一輪2億美元(約合新台幣62億元)D輪融資,並預估今(2018)年銷售額將會突破1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309.8億元),應該可以說已經突破了新創生死線,並在這個領域奠定領先地位。即便如此,有個憂慮還是懸在Klook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林照圍的心上:「速度還是不夠快。」他抓著頭自嘲,為此耗掉不少腦力,也掉了不少頭髮。

創新速度得比別人複製的速度更快

以一家成立才4年的公司來說,不論是每月超過1,600萬次的平台造訪量、上看10億美元的年銷售額、累計達3億美元(約合新台幣92.9億元)的募資金額,還有即將在年底突破千人的團隊規模等等,從各方面來看,這樣的成長速度應該都是讓同業無比欽羨的快。

林照圍_Klook共同創辦人_2018_08_23_蔡仁譯攝-1.jpg
Klook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林照圍認為,Klook現在的前進速度還不夠快。
圖/ 蔡仁譯/攝

然而身為市場上的領導者,意味著前面沒有可以學習的對象,只能自己一步一步花時間、金錢、人力,在各種雜音中篩選、摸索,最終梳理出真正最有價值的方向。

反之,林照圍舉例,Klook必須投入20人團隊,耗時一年多才能研發出來的新功能,在有前例可參考的情況下,追趕者或許只要用7人團隊,可能3個月時間就能推出類似功能。

「你做一件事情,是一年研發、一年梳理,別人參考複製是三個月、一個月,還可能可以說出一大堆道理。那這時候你的時間一定要比別人三倍的去用。」林照圍用更簡單的一句話來說明:「我創新的速度都要比別人複製的速度快。」

資金、人才之外,更要有執行力

而要想比別人更快,充足的資金和優秀的人才自然是不可或缺的兩大要素,但只有這樣也還不夠。林照圍認為執行力更加關鍵,同時這也是他對團隊的最大要求。而實現強大執行力的背後,他相信與企業文化和組織架構密切相關。

「50號人到200號人是一個檻。」林照圍說:「過200號人就發現整個組織管理是很痛苦的。」而到今年8月為止,Klook才剛突破從200人成長到600人的這道關卡,很快地在幾個月後,預計今年底團隊人數還將破千,明年更可能上看2000人。同時間,Klook的辦公室據點也已經從香港、台灣,進一步擴張到全球16個城市。

Klook共同創辦人暨營運長王志豪先前接受媒體訪問時曾提到,在Klook獲得更大的關注、得到更多資金支持後,公司內部也開始有更多同事會提出更多不同的想法。而這些內部的聲音一不小心就可能蓋過消費者的反饋,最終善意的反饋也可能轉變成不滿的咆哮。

KLOOK客路聯合創辦人Eric Gnock Fah (左)、Ethan Lin (右)(圖片由KL
Klook共同創辦人暨營運長王志豪(左)提到,公司開始受到關注,開始得到更多資金挹注後,內部的聲音也開始變多。而如何讓每個人的聲音被聽到、創意得以發揮,但最終仍能收斂到相同的企業目標,就是Klook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林照圍(右﹚眼前最重要的任務。
圖/ KLOOK客路提供

在短時間的急速擴張下,如何維持全球企業文化的一致,如何讓來自不同地區、不同背景,數百、上千人的各種創意、想法得以發揮,但最終仍能收斂到一致的企業營運目標上,絕對是執行力能否展現的關鍵。而這也是林照圍現階段還無法完全放心、仍得抓破腦袋思考解方,為公司長遠發展去正面對決的挑戰。

突破新創生死線,接下來要越級打怪

除此之外,突破新創生死線後的「越級打怪」,或許也是帶給Klook速度焦慮感的另一個壓力源。

就像是當Airbnb年營業額突破10億美元後,大家幾乎不再去討論Airbnb與業內同類型公司的競爭,而是更在乎全球旅宿法規升級、更關注Airbnb對市場上既有產業、及產業上既有大公司可能帶來的衝擊和創新能力一樣。如今外界評估Klook的價值,對比的也不會再只是業內的同類型對手。

而且實際上,Klook和整個旅遊體驗市場的快速成長,一定程度確實吸引了旅遊產業其他領域重量級玩家的關注,包括Booking.com和Airbnb都已經開始加快腳步發展和Klook類似的旅遊體驗服務。而這時那個在新創團隊看來有如泰山壓頂的2億美元,如果放到Airbnb和Booking.com面前,恐怕就只是九牛一毛。

專注和領域知識是優勢,但速度仍是核心

不過林照圍相當有自信的是,他認為相比於其他從旅宿訂房領域,或是交通運輸領域等其他領域跨進來的大玩家,Klook的資金量體未必最大,卻一定更專注。即便Klook開始把戰線從亞洲延長到歐美,做得也都還是同一件事。

而他的第二個自信來自於:「這行業在四年前是不存在的。」他表示現在有太多旅遊型態,是過去無法想像的,就連他本身在四年前也沒預料到旅遊體驗市場會發展到今天這個量體。既然這是新長出來的一塊市場,那Klook過去四年累積下來的領域知識(Know-how),就是創造領先優勢的重要資產。

用戶可以在Klook電腦版及行動版網站和 APP上預訂多種活動體驗,不論是在熱門目的地挖掘獨特玩法,
Klook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林照圍提到,相對於旅宿業平台頁面設計經常以地圖為核心,地圖在Klook平台上的需求就很弱。原因在於消費者使用這兩種服務時的思考邏輯不同。
圖/ KLOOK

就算Booking.com、Airbnb等業者進入旅遊市場的時間比Klook更久,但林照圍認為不一樣的切入點,領域知識的累積,和產品邏輯的設計就會截然不同。

舉例來說,任何住宿訂房網站,大概都少不了「地圖」這個核心元素,「但客路在做你會發現,地圖在客路上面是一個很弱的需求。」他說,因為用戶在預定旅遊服務,和要預定住宿時,腦袋裡也是兩種不同思維邏輯在運轉。

當然,就如同林照圍先前提到的,第一家公司要花四年才能做到的事,在有先例可參考的情況下,第二家公司或許只要三年,甚至是兩年時間就可以做到。所以這樣的領先可以維持多久,關鍵又再次回到了速度。而這也將是Klook接下來最重要的課題。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