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聞多時,中國一站式外賣生活服務O2O平台「美團點評」,已經正式在香港提交上市(IPO)申請書,招股書也在今(25)日正式對外披露,目標是以600億美元的估值募集60億美元資金,這也是繼小米後,今年在香港規模第二大的IPO。
營收成長,虧損連續三年擴大
根據 CB Insights 數據,美團點評最新估值是 300 億美元,僅次於Airbnb成為全球排名第四最有價值的新創公司。在中國龐大的市場以及消費驅動下,經過IPO洗禮的美團,將有能量撼動BATJ(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京東,合稱BATJ),成為中國新一代的互聯網巨頭。
美團這次的IPO,由高盛、摩根士丹利、美銀美林集團擔任上市的聯席保薦人,並由華興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美團打算以600億美元估值,募集60億美元資金,融資額度佔估值10%,可以避免股權被稀釋。繼小米IPO之後,美團也將以「同股不同權」架構赴港上市新股,三名聯合創辦人共持有26.1264%的股份,另外騰訊持有20.1363%股份、紅杉資本持有11.4368 %股份,其他投資者持有53.7%股份。
隨著招股書對外披露,美團的營運數字也正式曝光,以2017年來看,美團擁有3.1億用戶、440萬個活躍商家,全年交易金額為人民幣3570億元(約新台幣1.68兆元),交易筆數達58億次,2017年第四季每日平均外送交易為1470萬筆。
從財務數字來看,過去三年美團點評2015年的總收入從人民幣 40 億元,一路成長到2017 年的人民幣 339 億元;不過虧損也在持續擴大,2015年虧損人民幣 105 億元,一路擴大到2017年的近 190 億元人民幣,雖然中國市場潛力無窮,但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燒錢速度同樣也很快速。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美團在 2018 年 4 月以 27 億美元( 35% 股權、65% 的現金)收購摩拜單車 (Mobike),在招股書中美團也提到,因為摩拜單車自成立以來已產生虧損,因此「美團無法保證摩拜或美團的整體業務在未來能獲得盈利。」
外賣為成長動能,占整體收入6成
美團成立於2010年,最初是以團購起家,接著在2015年與大眾點評合併,改名為「美團點評」,目前平台服務橫跨外賣、團購、酒店、點評、叫車、購票,有「服務界亞馬遜」之稱,被外媒稱作Groupon、Yelp、及Deliveroo的混合體。
現在的美團業務可分為三大部分,包括「餐飲外賣」、「酒店及旅遊」、「新業務及其他」,目前中國外賣市場高達新台幣 1 兆,外賣正是美團目前的成長動能,占整體收入62%,酒店及旅遊以32%占比居次。
美團認為,自己的商業優勢是客戶之間的垂直轉換,舉例來說,新的飯店預訂消費者中有超過 80%,會以使用美團 App 進行送餐或餐廳預訂為優先。
中國下一個互聯網巨頭
有趣的是,阿里巴巴曾是美團的投資人之一,但美團在2015 年收購被騰訊支持的大眾點評後,阿里巴巴就賣掉手中所有股份,專注在自己的 O2O平台「口碑」上。而騰訊則維持投資者關係,並在去年10月的C輪融資中,領投40億美元資金。
目前,美團點評在中國外送市場,以 42% 的市占率,緊跟著阿里巴巴集團旗下「餓了麼」51%的市占率。為了與「餓了麼」在外送市場廝殺,兩家公司都大打補貼戰,雖然餓了麼目前的估值,只有美團點評的3分之1,不過背後有個富爸爸阿里巴巴撐腰,另外,今年四月為了與美團競爭,滴滴出行也在多個城市陸續推出「滴滴外賣」服務,這些因素都讓美團點評在這場補貼大戰中飽受威脅,這也是導致美團過去三年持續虧損的主要原因。
以現階段的美團來說,掌握了「美團外賣」、「美團」、「大眾點評」、「騰訊」的流量動能,讓美團能透過多個不同的平台截長補短,幾乎可以說美團外賣生態圈已正式確立,不只要當「服務界亞馬遜」,成立僅僅八年的美團點評,經過IPO洗禮後將有能量撼動BATJ ,成為中國新一代的互聯網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