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同電腦是台灣發展雲端產業的契機與格局
協同電腦是台灣發展雲端產業的契機與格局

今天,當PC出貨量以5%的速度下墜,iPhone也以4%減速增長之時,兩岸的IT業界已出現營收虧損及裁員浪潮。可以說IT業界的思考都集中於未來的發展商機在哪裡?及下一個主流產業或產品,又會是什麼?

隨著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日漸普及,物聯網(IoT)、及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等加速發展,國際企業對於大數據(Big Data)的儲存與運算,其需求更為提高,帶動全球雲端服務市場的快速增長。

統計資料顯示,全球市場迄今只有約5%的企業或機構進入雲端,而95%的企業(或機構)及99%的家庭始終被排除在外,今天的IoT及雲端生態,一直存在著「強凌弱、大欺小」的「一邊倒」不均衡現象。

「主權雲端」的社會生態

有關雲端應用服務的供應商,主要是「強者」如蘋果、亞馬遜、微軟、Google及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等大企業,藉由用戶在平台上的活動取得大數據,問題是,只有這些第三方的服務商有大數據,用戶卻沒有大數據,其結果就是雲端生態「一邊倒」的不均衡現象,産生傳統業者的生意,因雲端服務商透過大數據的監察,逐漸被「掠奪」;人們的財富創造及隱私活動,也因雲端服務商透過大數據的監察被「侵權」。

當前的IoT雲端生態,是尚未具有「主權雲端」的社會生態,可以說,弱勢的企業及家庭完全沒有抵禦被「掠奪」或「侵權」的能力。當然,這個雲端生態「一邊倒」的問題,由於雲端「協同電腦」的産生,現已能得到解決。

去年六月份,筆者在香港參加一場「協同」雲端作業系統的發表會,有感於雲端科技產業的興起,企業及家庭需要的,是具普遍性、自由性、及非第三方之公共服務的「協同」作業系統(環境)平台,因此,更加確信「協同電腦」(Cloud Computer)時代的來臨,而這正是台灣發展雲端科技產業的契機。

「協同電腦」是雲端伺服器電腦,也是「主權雲端」電腦,它獨特的操作系統所具有之雲端「協同」環境,爲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物與物之間的接合,提供不同目的及不同資源(事務)的互動「協同」作業平台,而這些「協同」行為及內容,足以構成大數據分析的來源。

茲以台灣本土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網路儲存(伺服器)產業為例,基於上述「強者」企業(蘋果、亞馬遜等)之第三方公有雲服務具有公共性及壁壘性缺陷,導致用戶因意識到公有雲資安問題—數據隨時受到波及,現已有越來越多的企業用戶轉向購置NAS,建置較為安全的私有雲。

據Global Industry Analysts 的調查報告顯示,NAS市場(中小企業)產值將從2014年的30億美元,上升至2017年的70億美元。已有專家指出,一旦NAS結合CCOS系統,就是成型的「協同電腦」主機,按其發展趨勢,單以供應中小企業之所需,10年後的硬件市場年產值,可達1,250億美元 ; 若加上可達到5倍的軟體年產值,以NAS轉型「協同電腦」50%轉換率估算,預計2027年「協同」電腦工業(硬軟體)年產值至少是4,400億美元(註:此一產值未列入大型企業及家庭之購用)。

總言之,基於「協同電腦」新格局,雲端社會「一邊倒」之不均衡現象即將被改變,將由充斥App服務之第三方「個人型」生態,轉向企業(機構)及家庭(社會大眾)普及雲端電腦、並以此為主體的「社會型」生態。

業界已有預測,今後是「協同電腦」普及化的時代,也會是台灣下一波雲端產業鏈經濟的主流。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