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居時代?買不起房子就住在水管裡吧!
蝸居時代?買不起房子就住在水管裡吧!
2018.01.19 | 程式開發

如果未來你買不到房,或許住在混凝土水管裡是個不錯的選擇。在房價猛如虎的今天,這聽起來越來越不像玩笑話。

一位香港的建築師James Law真的把混凝土管改造成了微型住宅——OPod管道住宅系統(OPod Tube Housing system),雖然其直徑不過約2.5 公尺,但卻「五臟俱全」:每一個OPod住宅都配備了臥室、小冰箱、浴室和儲藏空間。

另外,其內部實際面積約9平方公尺,可供1-2人居住。

JamesLawCybertecture_41b749bc50e15367ac0bf784bd9e7
圖/ JamesLawCybertecture

「微型住宅」的出現是大勢所趨。像香港這樣的人口密集型城市,雖然樓越建越高,「奈米樓」越建越多,但仍無法很好地解決城市住宅空間不足的問題。截止到2014年,香港的人均密度為6690人/平方公里,同時香港躋身為全世界房價最高的城市之一。

微型之家
圖/ 36氪

面對高漲的房價,普通人只能望而卻步。OPod微型住宅的願景是能讓普通人買得起房,但這個房子已不再是傳統的樓房而更像是一個「艙」。

JamesLawCybertecture_721abbe7d55a13145edd65084e04b
進入「艙」內:OPods微型住宅的前身是混凝土水管,直徑約8英尺;改造成房子之後,可以容納1-2個人居住。
圖/ JamesLawCybertecture
JamesLawCybertecture_2f87262d8bd1710baa5440e710db2
舒適的經濟適用房:這是OPods微型住宅面積最大的房間,既是客廳也是臥室。
圖/ JamesLawCybertecture
沙發可以調整成床。
圖/ 36氪
微型之家.jpg
兩部分:一部分是前廳/臥室,另一部分中配備了小冰箱、盥洗室和儲物間。
圖/ 36氪
微型之家01 .gif
盥洗室裡有淋浴器和馬桶。
圖/ 36氪
微型之家.jpg
解決問題:多個OPods微型住宅可以堆疊起來,從而形成小的社區。
圖/ 36氪

建築師Law稱,這個微型住宅前景無限。很多年輕人都在四處尋找住所,而城市管理者也在想辦法提供更經濟惠民的住房選擇。

儘管混凝土水管很重,單位重量最輕也要22噸,但它的優勢是易於安裝,並且彼此之間可以安全連接,這將減少安裝成本。

關於OPods微型住宅的建造位置,James Law認為那些不適合修建標準建築的城市區域是理想之地,比如大樓之間狹窄的小巷。另外,這些「住宅艙」還可以堆疊連接起來,同時能用金屬樓梯打造簡單的上下樓通道。

JamesLawCybertecture_24779f0208d8119d526969d0805c6
大樓之間狹窄的小巷是OPods微型住宅的理想位置。
圖/ JamesLawCybertecture

這樣的房子是白日夢嗎?目前還不得而知,這些」居住艙「 還處於原型階段。此前《南華早報》報導,一個成熟的 OPods 微型住宅將花費約 15000 美元(約440,658台幣)。

本文授權轉載自:36氪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