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產業出身的中華電信董事長鄭優,在去年底上任之際,就將提升MOD業務視為重點目標之一,並喊出年底要達到200萬用戶目標,讓過去連續虧損13年的MOD轉虧為盈。而以中華電信今年第三季財報來看,鄭優的改革,也似乎成功跨出了第一步。
根據中華電信今年第三季財報,中華電信Q3合併營收564.2億元,主要的營收仍來自行動通信及固網業務,但其中值得關注的是,MOD用戶年成長8.9%、營收年成長4.5%,開機率從去年同期的69.2%提高到72.3%。中華電信10月20日也更新,MOD現有用戶已達到146.7萬戶,過去MOD一年約增加20萬用戶,但從今年8月到10月中,僅兩個多月的時間,就淨增約10萬用戶數。
MOD用戶的快速增長,絕大部分要歸因於鄭優今年在MOD上的兩大改革。
推動單頻單選,將選擇權還給消費者
第一項改革,是推動頻道單頻單選。今年7月,中華電信因與頻道商的分潤制度談不攏,無預警異動MOD套餐引起爭議,事後也緊急推出補償方案滅火,但即便歷經風波,中華電信還是建立頻道自由選機制,透過頻道的單頻單選,讓消費者可以根據訂閱的頻道內容收費,打破過去套餐式的強迫買單,將選擇權交還給消費者。
「依據收視率建立合理分潤制度是平衡、也比較透明,讓觀眾自己選頻道,會讓業者增進內容品質,收視率也會有正向循環。」中華電信北區分公司總經理陳明仕今年7月在MOD記者會時說道。當時他也透露,在風波過後,MOD的訂戶新增速度其實不減反增。另外,中華電信也在10月底時補上另一塊拼圖,推出MOD收視率全面普查,要透過將收視率透明化,解決長期以來MOD收視分潤的爭議。
加強頻道內容,攜手OTT、購物台業者
第二項改革,則是就過去多為人詬病的「內容」著手。過去MOD未能衝高用戶規模,缺乏吸引人的內容是重要原因。中華電信今年8月搶下世界大學運動會的轉播權,另外也首度與OTT業者合作,除了自家的Hami Video外,也在MOD上導入Fox+與KKTV等OTT服務,增加平台內容的豐富度。「OTT之間可能是取代,但對我們是互補。」鄭優認為,OTT需求強,中華電信未來還會適度做內容、方案的調整,並持續與其他業者洽談。MOD與其他OTT業者的合作,最明顯的效益,是能帶進更年輕的收視族群,目前MOD用戶以35歲以上為主力,不像其他OTT平台多以年輕受眾為主。
另一方面,要能走出與其他業者不同的路,跟購物台業者的合作也是其中一個加乘因素。例如,ViVa購物、東森購物台以及momo購物三大電視購物頻道,都分別在今年2、4、11月進駐MOD。東森購物認為,購物台業者前進MOD,主要是看上MOD收視族群的消費潛力龐大。根據東森內部數據,MOD用戶屬於高端消費族群,4月到9月平均客單價達3,907元,較去年2,961元成長近25%。另外,東森購物今年來自MOD的整體營收已達近3.7億元,看好MOD市場潛力,預計2018年來自MOD的營收也將挑戰10億元。
影視市場競爭猶存,內容還是關鍵
MOD今年全力拓展用戶規模與爭取更多頻道上架,透過兩大改革也成功帶動用戶數成長。但未來的挑戰,或許最終還是要回到內容身上。以目前中華電信的用戶數來說,在影視市場確實有可發揮的利基,但現階段OTT市場競爭越來越白熱化,收視載具也越來越多元,MOD若要搶攻消費者的眼球時間,內容勢必還是最重要吸引用戶的關鍵。
過去MOD用戶數未能建立起一定的經濟規模,是無法獲利的主因。鄭優過去出席活動時也多次坦言,「MOD內容還要再加強。」隨著單頻單選制的效應發酵的差不多,未來中華電信能否透過更多具吸引力的內容,拉進更多的收視戶,突破200萬戶的獲利門檻,在今年跨出成功的第一步後,也還有更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