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印度版Uber之稱的叫車平台「Ola」,宣布在最新一輪的融資中獲得中國騰訊(Tencent)和日本軟銀(Softbank)在內的投資人11億美元的投資,這也是Ola成立六年以來獲得最大的一筆資金,備足武器未來將更有能量與Uber在印度市場一決高下。
獲11億美元投資,市值推升至70億美元
過去一段時間Ola 一直是由現有的投資者進行小型、不公開的融資,新一輪融資中由第一次投資Ola的騰訊領投,最大股東軟銀和幾家新加入的美國投資者也參與了這輪融資,但Ola並沒有透露新投資者的名字。
Ola表示,新一輪融資的規模約為11億美元,在向外界宣布這項消息的同時,Ola稱正在進行後期談判,可望在獲10億美元投資,如此一來兩輪總募資金額將超過20億美元,將可一舉將Ola的市值推升至70億美元。
騰訊今年才以30億美元投資印度電商Flipkart,替與亞馬遜在印度的對決備足了銀彈,隨著騰訊加入Ola投資,也正式宣告市值超過3000億美元的中國巨頭正式將觸角伸進印度市場。
收現金、高覆蓋率,Ola靠在地化贏得印度市場
Ola有「印度版Uber」的稱號,同時也是Uber在印度市場的頭號對手,但Ola保有的在地性特質,擁有四大優勢,讓它足以力抗Uber:
- 從成立一開始就接受現金付款。
- 過去一段時間開始嘗試食品外送,Uber Eat 在今年正式登陸印度,讓整體競爭加劇。
- 專注於支付業務,將行動支付錢包獨立成「Ola Money」,相較於Grab在今年七月才推出支付服務「GrabPay」,手腳快上許多。
- Ola在印度共超過100個城市提供服務,Uber則只有約30個城市。
2016財年Ola虧損達3.6億美元、營收為1.28億美元,前一年虧損額為1.24億美元、營收為1619萬美元,在營收增長近7倍的條件下,虧損額僅擴大約兩倍還不算太差的成績。Uber及Ola都沒有透露印度市場實際的搭乘、司機數量,但據傳Ola每天有超過200萬次的搭乘、擁有80萬名司機。
增加電動車,解決眼下汙染問題
印度人口為全球第二大國家,隨著經濟日漸成長、廉價智慧型手機網路的普及,搖身一變成為擁有巨大盈利潛力的市場,也是Uber最重要的海外市場;新資金的加入可以讓Ola發展更加定,對手Uber近來新執行長上任、醜聞麻煩事纏身,為了避免重蹈在中國市場被滴滴出行收購的覆轍,肯定要在印度市場加緊馬力。
成立於2011年的Ola計畫將新資金投入人工智慧(AI)、機器學習,用來預測乘客在道路哪一側候車等問題,藉此幫助交通複雜的印度市場提升服務效率、省下時間。目前Ola缺乏的投資領域是自動駕駛,官方說法是「交通壅塞」、「汙染」是印度眼下最迫切的問題,預計今年會增加電動車及在印度常見的人力車的比例。
軟銀不只投資南亞的印度,東南亞轎車霸主Grab也是軟銀的投資項目,今年七月Grab才獲得滴滴出行和軟銀投資20億美元,目標同樣是要打擊Uber。科技、行動裝置普及改變人們移動的方式,南亞、東南亞合計19億人口的龐大市場的叫車平台爭霸戰,未來將會越來越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