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子從新店沿著北宜公路行駛約十五分鐘,來到位於台九線十六.二公里處的食養山房,迎接客人的是五隻流浪狗和低矮的小蝦花牆。包括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半導體之父張忠謀和亞都麗緻飯店總裁嚴長壽都曾是食養山房的座上客,因為在這裡不僅僅是用餐,彷彿整個靈魂與感官也都飽食了一頓。
**以自我生活哲學來開店
**
「打了電話來預約,卻已排到二、三個月之後了,」台灣藝術大學副教授朱惠良表示,原本想做東宴請來台表演的上海崑劇團,卻訂不到位子,「和林炳煇說明原由之後,他立刻取消週一固定公休的時間,並大方表達要做東,」常常帶藝文界朋友來這用餐的朱惠良透露。「這是用山泉水和包種茶葉沖泡而成的茶,」食養山房的服務人員阿翔坐在榻榻米上沖泡著茶,歡迎遠道而來的上海崑劇名家華文漪和程偉兵等人。「哇!彷彿來到了宋朝,這空間真是漂亮極了,」十幾位團員紛紛拿起了相機拍照。食養山房的主人林炳輝表示,從音樂到空間元素的呈現,都是來自於自己原本的生活哲學。沒想到的是,他一點一滴慢慢去調整出來的生活空間,成為遠近馳名的熱門餐廳。
九年前,一心想找個安靜地方生活的林炳輝決定搬到山上來住,當他要搭計程車到十六.二公里處時,司機好心地告訴他:「那兒做一家倒一家,如果你要做生意,考慮清楚後可以免費載你下山,」林炳輝告訴司機只是單純地搬來山上住,「當下就誠實地面對自己,」林炳輝相信事在人為,雖然未來不可期,但願意承擔自己抉擇的後果。
**沒菜單沒櫃台只接受預約
**
九年後,每天營業午、晚二餐,一餐約供應一百個客人,沒有菜單、沒有付費櫃檯,假日的訂位卻已排到二、三個月之後,平日也要等上一個月,「選擇放棄,反而得到所有,」林炳輝談到第一年剛來時,周圍的環境都還在整理,沒有目的性地享受自己的生活。「你願意來冒險嗎?」林炳輝談到第一年從三桌開始做起生意時,因過去並非從事餐飲業,當客人打電話來預約時,他會認真地告訴客人是否願意冒險來這兒品嚐,「採預約方式是因山上較遠,怕客人撲空,」林炳輝表示食養山房不是商業名店,但在口耳相傳之下,很快地擴展到五桌、七桌……十五桌。
林炳煇不採用一般人做生意的商業模式來經營,卻出乎意料之外的受歡迎。「不點菜,是因為不會做菜啊!」林炳輝說當客人喜歡這裡,對這兒有所期待時,專業態度就變得重要了。「商業機制應該用﹃心靈﹄去做引領,」林炳輝談到設計味道太濃厚反而會讓人反感,漂亮要適度,空間少了華麗,色彩自然就安靜下來,而每扇窗更直接把好風好景全引進來。
「少了菜單,顧客會期待討論菜色,會產生對話,」林炳輝表示顧客來這兒不是借個位子做,而是會集中在當下生活,心靜下來後,就會安靜地去尋找滋味,彷彿靈魂也在用餐,這微妙的感覺正是顧客紛紛上門前來的最大原因。
**最好的商業更貼近人性
**
食養山房的空間擺設了許多全人中學創辦人程延平的字畫,「掛上了畫,整個氛圍就更對味了,」常來這兒一邊聽南管一邊用餐的程延平表示。
程延平主動提供他的作品,讓整個空間的質感更接近宋朝人文的氛圍,「在自己的文化裡找養分,」林炳輝表示,不光是把過去的生活元素擺進來就可以,而是要找出自己的品味,在自己的語言裡找結構,「結構好,力量就出來。」
入夜的食養山房呈現出另一種風情,上海崑劇團員們吃飯飲茶的交談聲,劃破寧靜的夜色,不擅交際的林炳輝並沒有穿梭在席間,「利用一點時間讀書,」林炳輝特地出來送客,但他的內心卻絲毫不受高朋滿座影響,依然用一種修行的態度和向自然學習之心,認真地活在當下。
花一千元來這兒用餐,不只是感官的享受,更是生命在用餐。有機會來訪時,記得先忘了身分,,好好享受當下的生命,那麼這一餐的價值將遠超過一千,而這也正是食養山房最迷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