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全球超級電腦500強出爐!今年,前三名分別為兩部中國超級電腦以及一部瑞士超級電腦。而去年首度被全中國製超級電腦超越、失去冠軍寶座的美國,更在今年首次掉出前三名。
瑞士研發超級電腦擠掉美國成為第三名
超級電腦排名由研究組織TOP500每年推出兩次。今年冠軍「太湖之光」,已經連續兩年居冠,其為第一個完全採用中國晶片的超級電腦,每秒可處理93千兆(quadrillion)次計算,速度幾乎是同樣由中國研發、在本次排名第二的「天河二號」的3倍。
特別的是,瑞士研發的超級電腦「Piz Dain」在這次打敗電腦運算技術領先的美國,從去年的第8名到今年擠進前3名。
而由美國研發的「Titan」,今年下滑一個名次來到第4名,其運算效能每秒17.6千兆次,僅僅為太湖之光的1/5。這也是美國在過去20多年來,首次完全掉出前3名,唯一一次例外是在1996年被三部日本研發的超級電腦打敗。
入圍數量多寡依序為美國、中國、日本
對各國而言,研發超級電腦不只是多了一套高效能的運算系統,其更是科學和國防的關鍵技術。
根據美國在去年12月發布電腦運算速度報告,其中提到,美國不應再低估超級電腦技術落後的影響,因為運算速度的落差,將進一步影響到武器和國家安全系統的研發,且也會影響汽車、航太、製藥研究等相關產業。
上週,美國能源部(DOE)表示將撥款2.58億美元給六大電腦零件供應商,要開發出運算效能較「泰坦」快50倍的「百萬兆級(exascale)」超級電腦,補助對象包含AMD、Cray、惠普、IBM、英特爾和輝達。
不過對美國來說,這次榜單並非只帶來壞消息。在前十名中,美國研發的超級電腦就佔了一半,且以500名榜單來看,美國入圍數高達169部,中國則是以160部些微落後,其次分別為日本的33部和部德國28部,台灣則榜上無名。
零件供應商主要為英特爾、IBM、輝達
當然,在超級電腦的競賽中,其搭載的晶片是影響速度的關鍵角色。
在榜單中的處理器供應商方面,英特爾穩居冠軍,有464部超級電腦都是採英特爾處理器。另外,有21部超級電腦採用IBM處理器,AMD晶片則被用在3部超級電腦中。
此外,在這次有裝載加速器的91部超級電腦中,其中有74部電腦都是安裝專門用於深度學習、大量資料運算的Nvidia GPU晶片。由瑞士國家超級電腦中心打造的超級電腦,之所以能從第八名躍升到第三名,就是因為加入輝達GPU晶片升級,讓效能較去年加倍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