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作為科技巨頭,難免時常陷入反壟斷的糾紛當中,成為監管機構重點照顧的對象。
歐盟對Google的反壟斷調查已經持續了7年之久。早在2010年,歐盟就指控Google利用其搜尋優勢,推銷相關產品,對競爭對手造成了傷害。
本週一,歐盟官員終於表態,Google涉嫌壟斷案將在未來幾個月給出結果,如果歐盟認定Google濫用自身在網路和其他領域的主導地位,Google將面臨巨額罰款。
Google目前面臨三項指控,分別涉及Google搜尋、廣告服務和Android系統。
2015年4月,歐盟指控Google在其搜尋結果中偏袒自家的購物服務,對競爭對手不公平。
2016年4月,歐盟指控Google在歐洲移動市場濫用了其主導地位,給Android設備製造商和網路運營商設置了不公平的限制。
2016年7月,歐盟稱GoogleAdWords廣告服務,透過與合作夥伴簽署嚴格的合約條款,而違反了歐盟反壟斷法。
之前,歐盟已經警告過Google,如果罪名成立,那麼Google在每個案件中的罰款,最高將達到全球營收的10%。
2016年,Google母公司Alphabet營收約為900億美元。如果以上三項指控全部成立,Google的罰金最高將達到270億美元。
近些年來,Google、微軟、蘋果、英特爾等科技巨頭,都在歐盟遭遇過重罰。
巨頭公司在一個大的區域市場(例如歐盟、中國、美國)中,通常會想好好利用人口紅利,各國政府出於提升就業機會、促進經濟等考量,往往也會主動拉攏蘋果、Google這些巨頭。之前讓蘋果吞下天價罰單的逃稅案中,愛爾蘭政府的態度可見一斑。
但是同在一個鍋裡吃飯,企業之間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競爭。微軟、Google、蘋果這些美國企業會與當地的企業產生競爭。
而且,由於如今科技巨頭產品對商業領域擁有強大的支配力,他們自身在扮演市場中的玩家,同時也在扮演守門人的角色。他們有可能利用自己對某一個系統(如Android系統、Google搜尋引擎、蘋果APP Store等)的決策權,來排擠競爭對手。
上週,華爾街日報披露蘋果責令微信等中國社交網路取消打賞功能,就有這樣的嫌疑。
本月早些時候,瑞典串流媒體音樂服務商Spotify、法國線上音樂網站Deezer和德國新創公司Rocket Internet等歐洲科技公司曾致信歐盟,抱怨蘋果和Google等大型科技公司濫用其市場地位。
他們表示,因為蘋果和Google的霸權,其他公司很難掌握自己應用的客戶數據,而蘋果和Google則利用特權推廣自家應用。
歐盟委員會也在隨後表示,計劃透過一部法律來約束蘋果和Google等科技公司的不公平競爭行為。歐盟委員會希望建立一套公平的競爭標準,以提高市場透明度,從而解決相關爭端。
回到Google壟斷案,歐盟對Google調查達七年之久,提出的三大指控也有實據可究,所以Google僥倖逃過一劫的可能並不大。因此,關鍵的問題是,幾個月後,等待Google的罰單會是多大的數字呢?
本文授權轉載自:36 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