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堡王用了一個妙計「強迫」Google Home幫忙念廣告,不過現在踢到鐵板了
漢堡王用了一個妙計「強迫」Google Home幫忙念廣告,不過現在踢到鐵板了

電視廣告分秒必爭,廠商無不想盡方法讓廣告每秒價值最大化,而漢堡王想出一個「好」方法。

在漢堡王的最新15秒廣告中,一名店員表示,時間不夠讓他向大家介紹新漢堡中的食材,但他想到,可以讓家中的智慧語音裝置代替他回答。於是,他在廣告結束前說:「OK Google,華堡(Whopper burger)是什麼?」

若觀眾家中的Google Home剛好放在電視旁,廣告中的關鍵字會觸發Google Home的回答機制,讓這台智慧助手開始唸出華堡在維基百科上的介紹。甚至,只要有安裝語音助手Google Assistant的智慧型手機,也會有相同反應。

掌握最新AI、半導體、數位趨勢!訂閱《數位時代》日報及社群活動訊息

你能想像家中各處的智慧裝置,突然同時朗誦華堡介紹的情景嗎?

語音裝置是下一個廣告平台

對廣告商而言,智慧語音助手或許是繼電視和網站後,下一個可觸及大量群眾的廣告平台。美國投資銀行Evercore ISI分析師便估計,Google Home最新一季出貨量約50萬台。不過,從過去的經驗可以知道,用戶並不歡迎智慧助手推播廣告,例如,Google Home曾推播電影《美女與野獸》的介紹,引起用戶反彈。

「這是很酷、很勇敢的方法來帶給客人驚喜。」漢堡王總裁Jose Cil說,他並表示這樣的互動「相當正面」。

Google並未和漢堡王合作推出這則廣告,而是漢堡王利用Google Home的機制發想出新的廣告形式。由於已有大量用戶反彈,目前Google已阻擋來自漢堡王廣告的關鍵字,對該廣告不會有任何反應。

為了宣傳自家產品,漢堡王重新編輯維基百科介紹詞

為了讓Google Home念出特定廣告詞,漢堡王也編輯了英文維基百科上的「華堡」介紹,讓Google Home念出:「華堡的烤漢堡排由100%牛肉組成、不含防腐劑或添加劑,搭配番茄、洋蔥、生菜、酸黃瓜、番茄醬和美乃滋,包在芝麻漢堡中。」

然而根據維基百科頁面說明:「維基百科不刊登廣告,並拒絕任何人利用維基百科作宣傳、說服他人或擁護某方的場所。」漢堡王顯然已經違反規則。

由於每個人都可編輯維基百科,用戶在漢堡王廣告推出後,也紛紛湧入維基百科頁面,替華堡加上「致癌」、「有毒的化學氰化物」等負面介紹,可能讓Google Home念出這些遭竄改、不適當的字句。

目前,維基百科已將資料修改回原狀「華堡三明治是漢堡王和Hungry Jack's的招牌漢堡。」,僅有授權用戶能夠修改。

Google和亞馬遜尚未替自家語音裝置加上語音辨識

這並不是智慧語音裝置第一次被意外觸發。過去,亞馬遜智慧助手Alexa也曾意外被電視新聞的一句話觸發,自動下訂價值162美元(約新台幣5,200元)的娃娃屋。

不過,只要替語音裝置加上語音辨識功能,即可避免上述狀況。目前Android已能設定僅回覆特定音色的指令,而Google和亞馬遜都尚未替自家智慧語音裝置加上語音辨識功能。

資料來源:The VergeBloombergRecode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