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五張圖看世界最大創意軟體公司Adobe的轉型路

企業總有起落時,Adobe也不意外,以影像處理軟體PhotoShop、美工軟體Illustrator、排版軟體Indesign、特效軟體After Effect等軟體聞名全球的Adobe誕生於1983年,33年來經歷幾次陣痛轉型,不過Adobe似乎特別能承受歲月的考驗。

三月中的拉斯維加斯氣溫已經很高,就在此時,2017年的Adobe Summit大會也開始,上萬人湧進著名的威尼斯人酒店,會場川流的人潮比賭場還熱鬧,不過,熱到最高點的,還有Adobe的股價。

AdobeSummit2017-019.JPG
高峰會尾聲,Adobe更找來電影《越來越愛你》男主角葛斯林(Ryan Thomas Gosling)來到現場,讓氣氛嗨到最高點。
圖/ Adobe

在高峰會前的3月17日,Adobe股價來到130.28美元,不但遠高競爭對手Salesforce的82美元與甲骨文(Oracle)的45美元,也是Adobe的歷史高點,在高峰會結束後,股價也還有126.89美元。根據Adobe三月剛公佈的財報,Adobe第一季度的營收年成長22%至16.8億美元(約新台幣510億元),淨利3.985億美元(約新台幣121億元),超出華爾街的預期。

螢幕快照 2017-03-27 下午5.08.36.png
圖一:在高峰會前的3月17日,Adobe股價來到130.28美元,這是Adobe股價的歷史高點。
圖/ Google Finance

同時Gartner發布的報告《Gartner’s Magic Quadrant for Digital Marketing Hubs》也相當看好Adobe的未來的成長性,給予其市場「領導者」的評價,認為其執行能力和願景規劃力在甲骨文與Salesforce之前。

螢幕快照 2017-03-27 下午5.15.02.png
圖二:Garter對於領導者的定義為,「儘管領導者仍主要依賴來自收購和合作夥伴的整合解決方案,但他們已經完全接受martech、廣告技術和分析的整合,並部署了大量的中心解決方案(hub solutions)。」
圖/ Adobe News

這樣的亮眼成績對Adobe來說並不容易。企業總有起落時,Adobe也不意外,以影像處理軟體PhotoShop、圖形設計軟體Illustrator、排版軟體Indesign、特效軟體After Effect等軟體聞名全球的Adobe誕生於1983年,33年來經歷幾次轉型陣痛,不過Adobe似乎特別能承受歲月的考驗。

與Adobe同期誕生的軟體公司,如網景(Netscape)與蓮花軟體(Lotus Development Corporation)都已經分別被美國線上(AOL)與IBM併購,消失在市場上,但Adobe還屹立不搖,除了依舊在市場上保有強勁的競爭力外,也保有世界最大創意軟體公司名號。

在多次轉型之中,最讓人刮目相看的就是Adobe成功改變獲利模式。Adobe原先是以販售套裝軟體獲利,不過2013年Adobe改為訂閱制,停止銷售套裝軟體,使用者必須繳月費,消息一出引來上萬名使用者抗議,在當時被視為「得罪消費者」的策略,

但,四年後,這策略被視為明智之舉,訂閱用戶所貢獻的月費已經成為公司最主要營收來源。根據2016年的Adobe財務分析會議簡報,不管是行銷雲(Marketing Cloud)抑或數位媒體(Digital Media)事業,訂閱用戶都是營收主力。

Adobe Business Momentum 2012 VS 2016.png
圖三:2012年行銷雲部門的訂閱用戶貢獻的營收佔比不到7%,僅是行銷雲事業中極小部分,但2016年已經超越75%以上,成長幅度驚人。
圖/ Adobe

同期間,Adobe也擴展產品線,將產品主軸從桌面設計軟體,擴充到企業生產力工具,特別著重在行銷與工作流程軟體發展出行銷雲(Marketing Cloud)。現在,客戶涵蓋三分之二財富50強的公司、全球十大媒體、金融服務、汽車、財富管理和電信公司,營收貢獻雖然不比創意雲但以高速度成長中。

Marketing Cloud Adobe.png
圖四:雖然現在公司的營收主要來源還是創意雲(Creative Cloud),但行銷雲整以高速成長中。
圖/ Adobe

像雲端轉型的Adobe為發展AI鋪下重要的道路,握有數以兆計的內容與數據,還是高質量的內容,在像雲端鋪路四年後,Adobe又再次走向另一個轉型期,不過這個轉型不是多年前的商業模式或新事業的開發,而是一種觀念(Mindset)的轉型,也就是AI技術的導入。

在2017年的高峰會中,Adobe的人工智慧Sensei已經開始進入各個事業產品,Sensei平台在未來將貫穿整個Adobe。同時,Adobe也統整旗下平台到Adobe Experience Could中。

另一方面,由於各領域的人工智慧發展才開起步,還處於百家爭鳴,搶訂產業標準的時期,Adobe也採策略聯盟的方式,宣佈與微軟從數據到平台技術等多方面的合作,以對抗IBM與Saleforce的結盟(IBM發展人工智慧多年,人工智慧Watson已經深入各類型企業解決方案,兩者結盟,帶給Adobe很大的壓力)。面對強力的市場競爭,Adobe在AI領域仍然堅守在創意與行銷等垂直應用,要把事情做到最極致,對於異業擴展興趣不高。

人工智慧的發展也成為Adobe的未來十年,是否能如同Adobe的名稱來源奥多比溪(Adobe Creek),依舊川流不息的重要關鍵。

關鍵字: #Adobe #人工智慧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