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建立大量行事曆行程技巧:把Excel表格匯入Google日曆
快速建立大量行事曆行程技巧:把Excel表格匯入Google日曆

什麼時候你需要快速建立大量行事曆行程呢? 例如你是老師,排好了這個學期的課程,需要在行事曆上一次建立超過五六十個以上的行程。或者你是排班人員,需要在月曆上建立近百個當月班表。還是說你是專案管理人員,需要把開完會議後討論的十幾個新進度添加到你們的行事曆上。

圖/ 電腦玩物

這時候當然也可以一個一個行程、班表手動在行事曆上新增,但是這樣一來要一直切換編輯行程畫面很不方便又多花很多時間,假如有些資料可以複製貼上時也不容易複製,所以你可能就需要這樣的方法:先把所有行程、班表建立在表格上( Excel 或 Google 試算表皆可),然後一次匯入行事曆(例如本文要教的是 Google 日曆)。

先在表格上建立好已經的行程表,方便的地方是表格容易快速輸入、剪貼、複製內容,這就節省了內容製作的時間。然後接著只要一個簡單的匯入動作,就可以把 Excel 或 Google 試算表的表格轉換成 Google 行事曆行程。

這篇教學的「反過來做」的方法則是:Google 日曆列印成紙本行事曆、匯出 Excel 月曆的三種方法

如果你對表格延伸技巧有興趣,歡迎稍後閱讀電腦玩物相關文章:

1. 根據特殊欄位名稱建立表格

我下面用 Google 試算表來建立表格,但我也測試過在 Excel 上一樣可行。

方法很簡單,在表格的第一橫列中,根據 Google 日曆可讀取的規則建立欄位名稱,這些特殊欄位名稱的代表意義如下:

  • Subject:行程名稱。
  • Start Date:行程的開始日期。
  • Start Time:行程的開始時間。
  • End Date:行程的結束日期。
  • End Time:行程的結束時間。
  • All Day Event:是否為全天行程。True為是;False為否。
  • Description:行程附註。
  • Location:行程地點。

然後根據特殊欄位,在下面輸入你的行程內容即可!時間日期的輸入格式,可參考我圖片範例裡那樣輸入。

如果你懶得自己建立這份表格,也歡迎參考與下載我做好的範例(範例)電腦玩物的行事曆表格。(打開網址,點擊左上方[檔案]選單,即可看到下載選項)

圖/ 電腦玩物

2. 有哪些欄位是必填欄位?

不是所有欄位都一定要輸入內容,我實際測試後,發現要讓行程在行事曆上正確顯示(尤其時間區段等),那麼下面欄位最好都填寫:

  • Subject:行程名稱。
  • Start Date:行程的開始日期。
  • Start Time:行程的開始時間。
  • End Date:行程的結束日期。(即使是非跨日行程,也要輸入同一天日期!)
  • End Time:行程的結束時間。

其他欄位就看你是否需要來輸入即可。

3. 可以快速大量複製、輸入的方便性

我在實際測試時,就立刻發現了一個優點,那就是在表格中,我要輸入行程名稱、時間、附註、地點等都更加方便,尤其很多相似的內容還可以大量複製貼上。

而在原本的Google日曆中,輸入每一個行程都可能要搞定很多選單,一兩個行程還好,十幾個行程以上操作起來就很累。

你還可以搭配我的這篇教學:「純文字筆記也能一鍵轉表格! Google 試算表小技巧」,更快速的把開會時討論的行程表轉換成表格,然後快速匯入行事曆。

4. 匯出成 CSV 檔案

表格建立完成後,在 Google 試算表或 Excel 中,選擇另外下載新檔案,並且新的檔案格式選擇「 CSV 」

圖/ 愛范兒

5. 匯入你的 Google 行事曆

接著來到 Google 日曆,進入「設定」,選擇「匯入日曆」。

這部份如果整個設定你都還不太熟悉的話,歡迎參考我另外一篇教學:如何把兩個以上不同的 Google 日曆合併成一個行事曆?

圖/ 愛范兒

在匯入日曆視窗中,選擇剛剛製作的 CSV 表格檔案,然後在日曆欄位選擇要匯入行程的行事曆,按下[匯入],就大功告成了!

圖/ 愛范兒

6. 在 Google 日曆上的匯入效果

進入我的 Google 日曆看,就可以看到表格中所有的行程都正確地出現在行事曆上,時間地點也都正確匯入。

圖/ 愛范兒

連附註的內容,也可以利用表格快速大批的匯入行事曆中。

下次如果你需要建立大量的行程,可以試試看這個用表格製作,一次匯入行事曆的好方法。

延伸閱讀相關文章:

本文授權轉載自:電腦玩物

圖/ 愛范兒
關鍵字: #Google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帳戶安全再升級!國泰世華銀行攜手國泰產險以科技與保險打造新世代數位防衛陣線
帳戶安全再升級!國泰世華銀行攜手國泰產險以科技與保險打造新世代數位防衛陣線

根據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布的數據資料,截至2024年底,台灣數位存款帳戶的開立數量突破2,446萬戶,較2023年(1,968.6萬戶)增加24.3%,超越了總人口數,與此同時,帳戶安全也面臨前所未見的挑戰。

國泰世華銀行作為台灣金融領導品牌,不僅提供用戶導向的便捷安全金融服務體驗,透過先進技術杜絕駭客、釣魚攻擊風險,同時,以全方位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機制搭配跨界創新推出的「帳戶安全險」,打造從「預防」到「關懷」的數位金融安全。

國泰世華銀行攜手國泰產險,以帳戶安全健檢與帳戶安全險雙引擎竭盡保障金融安全

隨著數位金融普及成為你我日常生活的一部份,詐騙集團或駭客以各種方式發動攻擊,如釣魚簡訊、木馬程式竊取帳密、假網站盜取信用卡資訊,或者是假冒官方機構的社交工程…等,因此,無論是登入金融帳戶、轉帳、消費,還是投資理財,民眾除要有資安防護意識,金融機構提供的科技防護也是重要防線。

國泰世華銀行領先市場推出的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服務,從登入安全、交易安全、個資安全與系統安全…等四個面向提醒用戶須注意的地方,包含登入兩步驟驗證、FIDO快速登入、裝置綁定、交易認證碼、人臉辨識驗證交易、交易推播通知、Email/手機號碼檢核、App版本、手機作業系統…等項目,完成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設定,即可再強化帳戶安全的防護等級。國泰世華銀行對於數位安全不斷突破創新,此次攜手跨界夥伴–國泰產險推出「帳戶安全險」活動,用戶若完成10項安全健檢設定,並至CUBE App保險專區點選參加帳戶安全險活動,即有可能獲得最高新臺幣16,000元的理賠保障(限額45,000名)。(詳細保障內容依國泰世華銀行官網為準,可至活動專頁查詢。)

登入、交易、個資、系統等四層面十大安全健檢項目
登入、交易、個資、系統等四層面十大安全健檢項目
圖/ 國泰世華銀行

根據用戶動態提供主動防禦與提示,阻擋盜用、詐騙潛在風險

除從帳戶安全出發,國泰世華銀行更因應消費者使用行為,以多項主動防禦與智能提示機制保障交易前、中、後安全,讓安全防護不再是被動防禦,而是隨時偵測、即時反應:例如,透過「登入兩步驟驗證」等方式強化登入安全,運作概念就像是Google帳號的雙重驗證機制,當陌生裝置嘗試登入CUBE App帳戶時,系統會即時發出第二道OTP驗證來確認登入者身分,大幅提升登入安全。其次,用戶還可透過CUBE App啟動、人臉辨識驗證與交易認證碼…等多元交易驗證機制,並且綁定裝置才可使用,大幅保障交易安全。

除了前述安全機制,CUBE App還有提供「卡片安全鎖」服務,可依照交易地區、交易類型、交易時間與單筆交易金額上限進行個別設定,讓用戶根據自身需求,靈活控管用卡範圍。而針對風險與頻率日益攀升的釣魚簡訊詐欺事件,CUBE App也有「簡訊收件匣」提供客戶確認簡訊來源,若收到疑似詐騙簡訊客戶能直接開啟CUBE App登入後查詢簡訊內容,讓用戶可以一眼辨識訊息來源,杜絕偽冒門號發送的詐騙簡訊。

持續與時俱進推升數位安全防護

從全方位的 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業界首創的帳戶安全險,到全面覆蓋交易前中後的進階防護機制,國泰世華銀行始終以用戶需求為出發點,結合跨界創新,不斷推升金融科技的安全標準。未來,將持續進化安全防護策略、精準因應各種場景挑戰,以高規格守護每一位用戶的資產安全,讓用戶可以安心享受智慧金融生活。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產險商品由國泰產險提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