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從亞洲第一到摔落谷底、走過轉型黑暗期,兩段故事教我們的創業失敗學

成功無法複製,但失敗可以避免。「點名時間」創辦人張佑和「Pressplay」創辦人翁梓揚,分享在中國電商巨頭夾殺下、在隨時可能遭「像素級複刻」的競爭環境下、無法損益兩平時,創業者該用什麼心態生存下來。

2011年成立的中國群眾募資平台「點名時間」,不僅是亞洲第一個、也曾是亞洲最大的群眾募資平台,但5年過去,募資金額卻已遠落後於財力雄厚的京東和阿里巴巴。另一方面,2013年創立的台灣藝文群眾募資平台HereO,在無法創造穩定營收的情況下,今年2月轉型為內容訂閱集資平台PressPlay。

兩位來自台灣的創業家張佑和翁梓揚,同樣都是做群眾募資平台起家,分別在大小市場面對了不同的挑戰。這次,他們與大家分享的是,繳了一輪學費、歷經天堂掉落谷底才學到的「創業失敗學」。

第一課:面對中國巨頭大舉壓境,初心和生存只能二選一

關卡一:消費者不足,從群眾募資轉型到產品預購

早在2011年,台灣還未出現FlyingV和嘖嘖時,張佑便在中國創立亞洲最第一個群眾募資平台「點名時間」。

點名時間創辦人張佑
點名時間創辦人張佑在「2016 Meet Taipei」大會上分享創業經驗。
圖/ 蔡仁譯 / 攝影

儘管當時國外的群眾募資平台Kickstarter和Indiegogo已成功驗證可行商業模式,但國外的模式畢竟無法完全複製到中國市場,能接受群眾募資風險和規則的中國消費者,仍只占大眾消費者不到20%。為擴大支持者規模,3年後,「點名時間」決定不只做群眾募資,還要做產品預購。

張佑指出,當時的營收狀況反映出他們找到對的市場需求,每季度籌資金額,從原本低於人民幣400萬元,成長到近1,600萬元。沒想到,看似成功轉型,卻也是災難來臨的開始。

關卡二:中國電商巨頭大舉壓境

張佑指出,中國網路公司,無論在開放平台、團購、遊戲、社群媒體、通訊軟體、電商等領域,幾乎都有完整布局,如果今天有人試做新領域,大家也會搶著跟進。而「點名時間」推出的預購模式,更踩到一直作為產品最上游的中國電商巨頭領域,因此,包含京東和阿里巴巴開始大舉壓境,紛紛開始做預購。

「創業者會很天真地想:巨頭看不上、想不到這個想法,甚至是他不會這麼無恥地抄我的想法去做,」張佑說,「但你錯了。」

他舉例,為了降低轉換服務的學習門檻,微信和支付寶的介面幾乎一樣,他笑稱,這是「像素級複刻」,中國廠商並沒有智慧財產權的概念,同樣的,京東也將點名時間的經營方式全部照抄過去。像他們這樣的新創,想和每月營收人民幣120億元的騰訊,幾乎是毫無勝算。

關卡三:「初心」和「生存」二選一的兩難

「『溫良恭儉讓』不是你的競爭力,」張佑指出,中國市場競爭激烈,對手並不會都這麼乖、按照規矩做事。

例如,京東旗下群眾募資平台剛上線時,推出許多籌資金額很高的專案,不僅鼓勵大家把募資目標金額設高、超過人民幣一百萬元就能獲得資助,還默許刷單。「如果你是我,會不會讓點名時間的專案也一起刷單?」這背後真正的問題其實是:「你要選擇初心,還是企業生存?」

點名時間創辦人張佑
圖/ 蔡仁譯 / 攝影

創業畢竟不是童話故事,張佑決定不跟進刷單,業務量也理所當然在短短半年內大幅下滑。

不過幸運的是,在冬天來臨之前,點名時間順利出售給中國網路金融公司「91金融」。張佑提醒,想進入競爭激烈的中國市場,要先做好「個人初衷」和「企業生存」只能二選一的覺悟,畢竟進入食物鏈後,只會剩下一個問題:「你想要打敗別人,還是成為別人的獵物?」

第二課:光環都是假的,專注改善服務、創造營收才是真的

關卡一:產品只符合客戶部分需求

同樣以群眾募資起家的翁梓楊,在2013年創辦鎖定音樂藝文、設計文創的群眾募資平台「HereO」。不過在將產品丟到更大的市場考驗前,他便發現,就算沒有巨獸般的競爭對手,產品若不是真正符合市場需求,成功恐怕也只是曇花一現。

PressPlay創辦人翁梓揚
PressPlay創辦人翁梓揚於「2016 Meet Taipei」大會上分享創業轉型經驗。
圖/ 蔡仁譯 / 攝影

HereO成立第一年,募資金額就達到新台幣1,200萬元、參加中國創業比賽也獲獎、還和獨立歌手合作辦演唱會。「當時每一個媒體都會報導,真的是很爽。」翁梓揚說,但回想當時,習慣做太多公關、卻忘記要把服務做得更紮實,也埋下日後無法創造穩定收入的隱憂。

蜜月期僅維持短短一年半,便迎來黑暗時期,翁梓揚開始意識到,一次性的募資只能滿足客戶部分需求,例如,雖然成功讓歌手成功辦演唱會,卻對後續持續創作沒幫助;另一方面,儘管創造營收,但僅以抽成作為營收仍難以達到損益兩平。

關卡二:產品不是第一也非極創新,如何走出差異?

不僅產品先天不良,當時除了FlyingV、嘖嘖和HereO,許多大公司也紛紛成立群眾募資平台,包含遊戲橘子的群眾貝果、五大遊戲公司出資的創夢市集、104夢想搖籃等。除了這些,群募顧問公司貝殼放大開始用「群眾募資模組化」模式,幫助用戶在自家平台就可以發起群眾募資計畫,特別適用在HereO的目標客群——音樂藝文領域,更讓他們如臨大敵。

PressPlay創辦人翁梓揚
圖/ 蔡仁譯 / 攝影

「如果這個模式不是極創新、也不是第一個,或許不能只做單純的物聯網,而是要有另一個接地氣的項目,打造生態圈來營利。」翁梓揚表示。

因此,HereO從募資平台轉型為互聯網經濟公司和內容訂閱平台Pressplay,在原本的一次性群眾募資外加上訂閱性群眾募資,帶給客戶持續性收入。對平台而言,收入也從原本抽成集資,延伸出經濟服務,更簽約表現不錯的網路紅人,近來已有不少成功案例。其中,包含藝人LULU募到新台幣190萬元、成功發行第一張EP,知名YouTuber阿滴每月穩定募得11萬元;旗下簽約網紅「這群人」也集資成功、於本月推出單曲。

同樣歷經創業低潮,現在的張佑和翁梓揚,一個已成功出場,一個已轉型重新出發。點名時間和PressPlay雖然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案例,但共同點是,都經歷過不只一次的轉型。就像翁梓揚說的,「我覺得創業沒有失敗,只是還沒成功。」而在這場看不到盡頭的創業路上,初衷和生存,將是持續考驗創業人的選擇題。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