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商業化之後,日本的第一代、第二代網路創業家順利上市,且從資本市場獲得充足資金,他們,是現今推動日本創業非常重要的力量!他們都明白,日本不能再無視失落的第三個十年,想翻轉日本經濟、面對老齡社會,就得支持年輕人、拉拔新創公司,這才是國家未來的希望。
縱使這些網路公司,事業逐漸站穩腳步,甚至開始擴張海外市場,比如樂天集團率先以電商網站擴張台灣及東南亞,GungHo、DeNA、GREE等公司也都乘著「行動」的浪潮,走出日本,只是目前還未真正主宰全球或亞洲市場。但過去五年,有經驗的創業者行有餘力,開始做新的事情,有些人成為天使投資人或創投開始投資新創公司、有些人帶動併購新創公司的浪潮、有些人成為連續創業家、有些人想培育亞洲的創業生態體系。日本的創業火炬逐漸被他們點燃。
南場智子現職DeNA創辦人。DeNA創立於1999年,公司包含電商、遊戲、娛樂、醫療照護、生活風格、車等類型。
白手起家打造成功網路公司的創業故事,鼓舞了許多年輕創業者,DeNA創辦人南場智子最想做的就是多花時間跟年輕人在一起,影響他們。
沒資金、沒夥伴、沒產品,只有想做拍賣網站的想法和一份商業計畫書,30幾歲開始創業,一路從無到有,把公司帶到市值30億美元的規模。她,是DeNA創辦人南場智子。在日本只有2%企業領導人是女性的環境裡,她的成功無人不曉,是現代女性創業的典範。
南場智子投身創業之前,是日本麥肯錫合夥人之一,1999年她決定讓人生歸零,毅然決然轉身創業去。
2013年出版《不格好經營》(Challenge of team DeNA)一書,講述創辦DeNA的故事以及公司所遇到的挑戰。南場智子曾說,「成功只是一刻的感覺而已,但是創業中的混亂才是最有趣的部分。」她不避談失敗經驗,鼓舞了許多的年輕創業者。
南場智子在2011年因為照顧生病的丈夫,辭去執行長的職務,直到2015年才回任董事會主席,管理電商、醫療照護、人才招募和推動小孩程式教育等事業。
軟銀集團董事長孫正義/照片來自Masaru Kamikura分享於 wikipedia, cc by 2.0
對日本的年輕創業者來說,南場智子不像軟銀集團董事長孫正義一般,是個飄在雲端遙不可及的傳奇人物。南場智子經常到亞洲和日本的創業活動中演講,與創業者互動交流,鼓勵年輕人別被不能犯錯的教育體制綑綁。
曾有一位不太會講英文的創業者,因為南場智子的建議,說他應該要往國際發展,然後就進軍美國了。「南場智子比較接近新創社群,就像我們身邊的人一樣,也是很棒的執行長,把事業從無到有帶到20、30億美元的規模!」Wantedly創辦人仲曉子說。
鼓勵新創接受大公司併購
也許南場智子不像其他網路創業家積極擔任創業導師或天使投資人,不過,她明白自己在日本創業圈的影響力,希望能讓DeNA成為創業典範。她說,「雖然我們還在努力,但我們正在做對的事,我們要用贏得市場的方式來影響人們,我們的野心是想當全球市場的第一名,這會鼓勵很多亞洲的新創公司!」
DeNA公司的標誌/圖片來自:DeNA官方網站
南場智子一方面努力經營著DeNA,另一方面則積極改變投資環境。DeNA從2009年開始,陸續投資了25個新創公司,包括以2.3億日圓投資日常生活鄰居外包服務Any+Times、6億日圓投資停車場訂位服務Akippa,甚至也曾投資韓國知名情侶通訊軟體Between。「GREE、DeNA這些公司,改變了創投投資的思維,以前創投不喜歡投資SaaS軟體公司。」freee共同創辦人佐佐木大輔說。
此外,南場智子也鼓吹創業者不要認為被大公司收購是丟臉的事。她說,「要新創團隊把公司賣給大公司,對很多人來說是種『投降』,大家都會想說,你發生了什麼事?為何要賣掉你的公司?」
但是被收購之後,可以槓桿大公司的資源,創造更大的事業,也能讓大公司保持年輕,對雙方都有利。這個想法有別於過去,大部分新創公司都會以上市作為出場的第一選擇,很少會選擇被大公司收購。
從左到右為iemo、Peroli、Find Travel,均為被DeNA併購的公司
這兩年,新創的思維開始轉變,DeNA為了發展生活風格事業,併購新創的計畫也此起彼落。2014年以5千萬美元收購居家裝潢網站iemo和女人時尚網站MERY的Peroli,2015年又收購旅遊網站Find Travel,而這些新創的年營收都在1千萬美元左右,營運規模已經達到上市標準,但是最後他們選擇賣給DeNA,「因為我想花200%的時間在產品上,而非準備上市文件。」Peroli創辦人中川綾太郎說。
南場智子說,「我很享受跟他們一起工作,他們不只是想要財務成功而已,而是真的想做什麼事,我也想一直保持創業的初衷。」DeNA與日本新創的關係只會越來越緊密。
照片提供/Slush Asia
本文出自:@@BOOKID:12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