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創辦人暨執行長貝佐斯(Jeff Bezos),於今(31)日在媒體集團Vox所舉辦的「Code Conference」與老牌科技會議主持人莫博士(Walt Mossberg)對談,從亞馬遜經營方向、印度與中國市場,談到亞馬遜涉及的爭議事件,如高壓惡劣的工作環境、在自家網站封殺競爭產品,或是貝佐斯個人的太空事業、對媒體經營的看法,甚至還談到了彼得‧泰爾(Peter Thiel)與八卦媒體Gawker的官司、他對川普的看法。貝佐斯顯然有備而來。
(圖說:貝佐斯在Code Conference與莫博士對談,距離兩人上次對談睽違8年。圖片來源:截自Code Conference)
看好人工智慧潛力,亞馬遜已投入4年、超過千人研發
亞馬遜在2014年推出首位聲控智慧管家Echo,從當時獨佔市場,到現在Google和蘋果紛紛加入競爭,顯示這塊新興市場不容小覷。「這些都只是冰山一角,未來許多主要的科技公司和新創都將涉入其中。」貝佐斯表示。雖然並未回應與Google和蘋果的競爭策略,貝佐斯指出,亞馬遜在發展AI有很大的優勢,因為AI需透過大量數據學習。「人類在學習上有效率得多,我們不用開一百萬哩來學怎樣開車,但電腦要。」貝佐斯舉例。
對於近年興起的人工智慧產業,貝佐斯十分看好,認為其中的自然語言理解和機器學習非常重要,並表示亞馬遜已在該項目投入長達4年,包含智慧與音助手Alexa和旗艦裝置Echo,超過1千名員工進行該項目。同時貝佐斯也相信,未來將出現許多人工智慧中介產品,因為同一套人工智慧無法回答所有問題。
貝佐斯的生意經:眼光要頑強、細節要彈性
除了零售市場以及販售硬體裝置,線上服務也貢獻不少亞馬遜收入,其中一個正在成長的便是Prime影音。不過,貝佐斯似乎並沒有想要和線上影音串流龍頭Netflix競爭,他認為:「消費者會同時購買兩者。」他也希望透過和Prime零售服務緊密結合,降低Prime影音的成本。
對於近期傳出亞馬遜要推出自營物流系統的傳聞,貝佐斯回應,購買交通運輸工具並非想要「取代」物流公司(如UPS),而是「支援」。不過,他也暗示不排除在價格考量下和其他物流公司合作。
未來會有更多實體書店
此外,貝佐斯也回應作為網路電商的亞馬遜為何反其道而行開設實體書店。貝佐斯解釋,實體書店可提供消費者不同的瀏覽方式,他們也還在嘗試書店規模以及如何和Prime會員互動等。他指出,實體書店藏書雖不如線上這麼大,但展示的書來自亞馬遜線上書店的數據,希望提供消費者瀏覽、發現、和擁有一個好玩的地方可以逛逛。貝佐斯也在訪談中提到,未來會有更多實體書店。
(圖說:亞馬遜實體書店。圖片來源:Amazon)
不過亞馬遜如何發想這些看似五花八門的業務?貝佐斯表示:如果他們遵循常規,許多想法根本不可能實現,例如,亞馬遜雲端服務AWS在過去不被認為是門好生意,現在卻成為亞馬遜的核心事業。對於開發新事業,貝佐斯給予建議:「眼光要頑強、細節要彈性」。不過他也指出,當該計畫最高階負責人決定放棄這個想法時,計畫就該停止,然而大多數的公司都放棄得太早了,尤其是大公司。
(圖說:貝佐斯在Code Conference上分享亞馬遜經營理念。圖片來源:截自Code Conference)
貝佐斯的太空夢:保護地球,讓重工業移到外太空
除了經營亞馬遜,貝佐斯還跨足了太空產業。從小就對太空和火箭著迷的貝佐斯,在2000年便創立「藍色起源(Blue Origin)」進軍太空產業,不過近日似乎被Paypal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創立的Space X搶足版面,該公司在4月成功完成全球首次海上回收火箭。
相較於Space X把重點放在人類如何殖民火星時,貝佐斯表示,藍色起源的終極目標為保護地球,希望將耗費大量能源的工業從地球移至外太空,例如,可利用太陽能在太空打造巨大的芯片廠。「我保證,這是最棒的星球,而我們的保護方式就是讓地球成為居住和輕工業特區。」貝佐斯說。
此外,貝佐斯也在2013年收購《華盛頓郵報》,進軍媒體業。這位科技人對於如何經營媒體自有一套看法,他認為過去《華盛頓郵報》以地區性報紙為發展策略,可讓營運更有效率,但網路已翻轉媒體產業,未來需要拓展讀者,才能透過累積小額消費群創造更多營收,就像亞馬遜零售的營利模式。
認為彼得‧泰爾對Gawker的報復只是浪費時間和力氣
現場也有記者問及貝佐斯對企業家彼得‧泰爾與媒體Gawker訴訟爭議的看法。貝佐斯認為,公眾人物應該要「厚臉皮」面對這些評論,報仇只是浪費時間和力氣的行為。對於自家媒體《華盛頓郵報》和美國共和黨提名總統候選人川普間的戰火越演越烈,貝佐斯表示,川普不應打壓檢驗他的媒體,總統候選人應有氣度包容這些。他也表示,自己並不擔心川普可能採取的行動。
除了拓展涉及產業的類別,亞馬遜也積極拓展印度和中國市場,不過卻在中國觸礁。貝佐斯從中學到,兩國市場差異很大,要更加針對地方市場客製化產品,如亞馬遜過去針對印度做了許多調整,包含投入大量物流資源,也因此在印度的發展較中國更為成功。
回應亞馬遜高壓惡劣工作環境:不適者我們會轉職
在訪談中,貝佐斯也面臨不少敏感問題。例如,紐約時報於2015年曾爆出亞馬遜不分藍白領的高壓工作環境,在當時引起嘩然。貝佐斯對此回應,不適應科技產業快步調的人,應該選擇相對較少改變、較穩定的產業。
除了高壓工作,亞馬遜物流倉儲惡劣的工作環境也時有所聞,對於如何解套,亞馬遜想的不是提升工作環境品質,而是協助不適應的員工職涯轉型。貝佐斯指出,亞馬遜在物流中心的「Career Choice」計畫,提供員工財務支援和職涯訓練,幫助員工獲得高需求和更高薪水的工作機會。這些訓練直接在物流中心公開進行,目前已有超過七千人參加。
(圖說:亞馬遜倉儲物流中心。圖片來源:Amazon)
此外,也有記者質疑亞馬遜是否刻意在其零售管道封殺其競爭對手的商品,例如Apple TV和媒體串流裝置Google Chromecast。對此,貝佐斯不願正面回應,表示「私人商業的討論應該保密」。但他也指出,當他們販售競爭產品時,也會希望這些裝置可支援亞馬遜Prime影音服務,暗示Google和蘋果可能不願接受這樣的商業條款。
looking for Apple TV on amazon? I got this pic.twitter.com/UIduDfjQ3S
— Ina Fried (@inafried) June 1, 2016
(圖說:網路科技媒體《Re/code》記者Ina Fried分享在亞馬遜網站找蘋果電視的搜尋結果。)
貝佐斯在這場訪談透露許多亞馬遜的經營理念以及方向,對他自己未來5年的計畫,他表示:「我喜歡我的工作,未來五年也會繼續做一樣的事!」
完整訪談請見:
資料來源:Re/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