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Gogoro行銷副總彭明義:市場會不會給犯了錯的人一次機會?
[專訪]Gogoro行銷副總彭明義:市場會不會給犯了錯的人一次機會?
2015.10.02 | 科技

「愛的代價太高」所以不得不降價挽回消費者青睞?Gogoro在10月1日宣布調整兩款車型Gogoro基本款、Gogoro Plus的售價,調整後的售價僅不到原先的7成,並加碼推出平價車款Gogoro Lite。消息一出,正如當初宣布售價128000元的高價位一般,再度引起市場譁然。銷售不如預期、行銷定位不明的質疑紛起。針對消費者的好奇,《數位時代》專訪Gogoro行銷副總彭明義,請他談談Gogoro在策略上的轉捩點。

圖說明

離消費者太遠,市場不買單?

我們是一家新創公司,做的是一個全新的東西,不只是新概念,還是一個新的商業模式。過去機車有人做,電池交換有人做,卻沒有一個廠商把這些全部串起來。這對我們來說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我們做那麼多東西,又該怎麼定價?我們沒有前例可循,也不確定市場有沒有人買單。

掌握最新AI、半導體、數位趨勢!訂閱《數位時代》日報及社群活動訊息

自Gogoro一發表,我們馬上聽到不同的市場聲音,不管是贊成或反對,去掉一些情緒性的字眼來看都是有道理的。有人說我們不應該賣這麼貴、要先做規模;有人說先養成市場習慣,讓消費者慢慢接受;有人對產品很有興趣,但真的買不下手;有人想買,卻說要等身邊的人買了再下手。

我們也很幸運,有人同意我們的論述、我們的價格,但也清楚的看到,對很多用戶而言,Gogoro離他是很遙遠的,這個產品對買不下手的人,有很大的吸引力,既然用戶的表現那麼明顯,

作為新創公司,我們要透過調整價錢,讓這些喜歡的人付出行動,所以我們決定向消費者走一步,希望消費者也能往我們這裡來。我們不是要做精品,我們要做「買得起」的精品。

到目前為止的1000輛,這個數量其實在我們預期中,好,但是還不夠好,我們希望可以做得更多、做得更快。雙北市有近300萬台機車,我如果一個月賣個300、400台,到什麼時候才可以完成所謂「改變城市風貌」的願景?我們現在的客群設定是所有人,所有認同我們的理念的人。

尋找投資人與消費者間的平衡

我也必須說,一開始定價,我們把投資人的權益放在比較高的地位,確保商業模式是可行的,我賣幾部車可以回本。那時候我們沒有想清楚,投資人跟消費者誰更重要?後來,聽到市場反應,我們覺得消費者更重要,沒有什麼比消費者的需求更重要,沒有一個品牌可以真正背棄消費者。

如果任何一家公司、品牌可以滿足消費者,他一定可以賺到錢,長期而言,這也才是對投資人、消費者的交代。很幸運的,過程中我們沒有遇到太多來自投資人、供應商的阻礙,雖然還是會掙扎,但大家都很快的一致同意了,後來反而是花比較多的時間在思考策略要怎麼調整。

我承認,一開始我們太理想化了,但我們從來不希望傷害任何人,我們最早期的用戶是我們最好的客人,所以我們才會退費用。我們內部有一個秘密社團,裡面是我們的早期購買者,有九成的人都支持我們的決定,因為他們希望自己騎Gogoro在路上時,旁邊的不會再是污染很大的燃油車。

有一點我想替他們平反,不要只把他們想做是「盤子」、買Gogoro是來炫富的。有很多車友在寫分享的文章,不是因為他收了我們的錢,而是因為他真的喜歡、他也認同我們的理念。當然,你說有沒有炫富的人,當然有。但不是所有人都是所謂的盤子,就像不是所有捐錢的人都是有錢人、不是所有去做志工的人都是假好心,這對他們來說並不公平。

新創公司的課題:犯錯就改

我們是一家成立4年的新創公司,我們承認錯誤,我認錯,沒有4歲的人不會犯錯,這沒有故意不故意的問題,而是他沒經驗、不知道。但,錯了就改嘛,給大家犯錯的機會,犯錯後就修正。

未來,我沒辦法猜可能的效果,只能做。誰知道未來會怎麼樣?如果知道,就不會做錯事了。我不能掌握結果,也沒有必勝的方程式,只能盡可能從現在的市場反應,尋找滿足消費者的方法。我們對這次的調整很有信心,當然也是有數據的支撐。

目前購買機車的主流價格帶是六萬到八萬,我們相信,如果這個產品在一個正確的價格帶,在這個價格帶有足夠的競爭力,它會在未來有一定的影響力。所以選擇降價,是我把明日的成本,化成今天的價錢,這對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方向調整。

這次降價帶來很多批評,有人說我們自己打自己的臉、有人說我們「早知如此,何必當初?」這些我都接受,但市場願不願意給認錯的人一個機會?我們沒有傷害任何人,這跟賣了黑心的產品給別人是不一樣的。

現在我們盡全力做、毫無保留,我不能預測市場,只能做我們覺得對的事情,銷量好,就是對的;銷量差,就是錯的。把情緒的字眼放兩邊,批評我們都會聽,只希望更多的討論可以變成行動,如果這個價錢對你而言有吸引力,就請來體驗中心試試看。

作為新創公司,很多東西我們還在學,重要的不是誰來買,而是我們要達到什麼目的。我們的目的一直沒變,要做一個令人驕傲的台灣品牌。


延伸閱讀:
1. Gogoro再推新車,這次價格只要62000元起
2. 給GOGORO 一個掌聲,勇於認錯是成功的第一步

關鍵字: #新創 #Gogoro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突破物聯網全球化瓶頸!1NCE創新eSIM解決 MOOVO營運痛點、助力台廠跨海經營
突破物聯網全球化瓶頸!1NCE創新eSIM解決 MOOVO營運痛點、助力台廠跨海經營
2025.03.27 |

物聯網發展迅速,市場研究機構Global Information預測企業物聯網市場將於2030年達到27.6億美元規模。然而,台灣科技業在將創新產品推向國際市場時,常面臨物聯網連接成本高昂、跨國電信認證繁複、服務支援效率低落等障礙,如專注於微交通商用平台的運點科技MOOVO也曾遭遇瓶頸;所幸在透過導入德國物聯網通信服務供應商1NCE的創新eSIM方案後,不只成功節省近25%營運成本,更解決了跨國部署難題。

傳統物聯網連接模式月費成本高、連線中斷難解

MOOVO致力提供外送、企業通勤、共享三種電動自行車的租賃服務,透過物聯網技術整合自行車與軟硬體,已在彰化、雲林及歐美多個城市推動共享電動自行車服務。然而,拓展國際市場時,卻面臨物聯網連接的挑戰。

「MOOVO每輛自行車皆整合物聯網平台進行控制,但是冬天使用率下滑會難以產出利潤,若仍需支付eSIM費用,將會加重營運負擔。」MOOVO技術長張元耀指出,公司過去使用傳統通信商的eSIM方案,「繳月費」的商業模式對自行車共享服務營運商極為不利,如北美廠商普遍收取月費或要求以月為單位購買固定流量,缺乏彈性的收費方式使季節性使用波動明顯的共享單車服務成本難以控制。

同時,網路穩定性也是另一個頭痛的問題。張元耀表示,業界將交通工具整合物聯網時,最擔憂連線中斷;MOOVO應用GPS、藍芽精準定位的電子圍籬技術,讓民眾可在指定區域停放自行車,但停車範圍由網路端設定,臨時更改地點時需依賴網路連線進行車輛和雲端即時溝通;在支付功能上,網路中斷更可能直接導致營收損失。當遇到網路異常時,以往合作廠商的解決方法通常是等待上層夥伴回報,支援被動、耗時許久,甚至曾經斷網長達5天,嚴重影響營運與使用者體驗。

1NCE單一費率全球通用、高效客服解決MOOVO痛點

面對高昂月費與網路不穩的挑戰,MOOVO去年決定使用1NCE為物聯網連線量身打造的eSIM解決方案。1NCE成立於2017年,專注提供低傳輸量的預付型IoT通信服務,以單一價格方案支援全球部署,客戶只需支付每張SIM卡15美元、使用10年的一次性費用,即可在全球173個國家和地區使用免費漫遊服務,包含500MB數據流量與250封簡訊,實現免月租費、免綁約。

messageImage_1742896937414_0.jpg
MOOVO技術長張元耀表示,導入1NCE eSIM後,有效為營運團隊減少約25%的物聯網連線成本。
圖/ 1NCE

這種費率模式讓MOOVO透過計算五年內MB流量、一次性收費的方式,避免未使用流量仍需支付費用的情況。「1NCE至少幫助我們省下近25%成本,這個模式非常便利,光憑這一點就已經改變MOOVO的成本結構,也解決冬天需要抓準時機關閉eSIM的難題,節省為避免卡片失效衍生的程式撰寫與管理成本。」

張元耀也強調,在網路穩定性上,1NCE幾乎都能在一天內解決問題,不只大幅減少成本與商務損失,也同時回報如何避免下一次發生相同事件,有助於實現更緊密的合作關係。

四大優勢助力全球佈局,實現降低成本、強化連線、簡化管理

1NCE為物聯網設備外銷的台灣廠商提供四大核心優勢,有效解決全球部署瓶頸。首先,1NCE與台灣三大電信合作,覆蓋率廣泛、大幅提升連線穩定性,設備更能自動切換到最佳訊號,有效降低網路中斷風險;其次,SIM卡在全球173個國家免認證通用,台灣廠商無需繁瑣的跨國電信認證程序,能大幅縮短產品上市時程。

messageImage_1742896942045_0.jpg
1NCE提供專為低傳輸量IoT設計的eSIM解方,支援全球173國免認證使用,並能自動切換多家電信網路,有效提升產品外銷部署效率與連線穩定性。
圖/ 1NCE

第三,簡化的部署流程提高營運效率,客戶只需線上訂購即可啟用服務,企業也能透過Dashboard掌握每張SIM卡的運作與支出。最後,免月租預付制更有助於降低成本,解決物聯網設備在使用率波動期間的費用困擾,對季節性使用明顯的業者來說尤為重要。值得一提的是,1NCE還免費提供軟體介面,讓物聯網設備管理更加數位化,後勤技術支援更包含繁體中文服務。

隨著物聯網設備與日俱增,1NCE正為台灣科技業提供開拓全球市場的強力後援,助攻台灣物聯網產品加速海外市場布局、提升國際競爭力。

1NCE 的繁體中文官方網站:
https://www.1nce.com/zh-tw/softbank-iot-sim-card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