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募資改變的不只是募資方式,更可能顛覆產品傳統的生產流程。「設計展的產品很少能被實際生產出來,看著『香草與魚』的量產,感覺達成了目標!」香草與魚設計師林秉維臉上漾著笑容說。
林秉維去年還在就讀台灣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與同學吳政陽為了畢業展,共同設計了一個以「魚菜共生」為概念的自體循環生態系統,他們將魚缸、馬達、LED燈結合,打造了香草與魚,可以養魚,同時也能種植薄荷、迷迭香等香草,一個符合城市人渴求情感療癒的產品。
為什麼設計展的作品鮮少被量產?林秉維說:「這中間有很多因素,包括欠缺資金、管道、從設計到生產的技術落差等。」為了讓香草與魚的概念不再只是一個曇花一現的專題,他們到群眾募資平台HereO發起集資,但是儘管募到30萬元,仍沒達到目標門檻。
不過,募資失敗不代表真正失敗!這個道理在群眾募資上更顯得有意義。當越來越多群眾募資的作品創下高額募資紀錄後,不少商業嗅覺高的通路商都會到群眾募資上尋找好產品,就像桃子良品偶然看見了香草與魚這個募資結束的專案,相當看好其設計以及商機,於是自掏腰包,負擔縮小版「香草與魚mini」的模具及樣品費用。
融合網友意見起死回生
在改良產品時,桃子良品與林秉維、吳政陽有一個共識,就是把募資期間所獲得的回饋,例如贊助者的建議或是網友的疑問等,用來開發新版產品。例如第一版香草與魚的高度約100公分,放在家裡占據很大的空間,也無法擺在辦公桌上,後續版本就將高度縮減至35公分左右。
另外也調整了插頭,原先的設計是使用一般插頭,後續就改成使用方便、且耗電量低的USB式插頭。融合了網友的意見,讓更貼近市場需求的香草與魚mini誕生了,這是社群製造另一個特色。
在調整產品設計後,香草與魚mini再到群眾募資上提案,果然成功募到超過73萬元、137人贊助,預計12月趕在聖誕節前出貨。而這一個溫馨的聖誕禮物,正是由設計師、消費者、通路商、募資平台商合力打造的。
通路商出錢贊助產品開發,這在傳統通路生態極為少見。讓桃子良品創辦人陳慶玄願意協助的原因,其實是心中的那份感慨。因工作需要,陳慶玄經常到國外找有創意、熱賣的設計產品,再引進台灣,在電子產品檢驗過程中,發現很多晶片都是出自台灣公司。產業模式就是外國設計、台灣供零件,再到中國製造,通路商又繞了一圈把產品代理進台灣。
他就在思考:「為什麼好的設計產品只能在外國找?台灣何不結合自身設計跟電子的優勢,開發出好產品,讓台灣人自己可以買,還能再賣去國外?」而且台灣彼此之間沒有時差,一個專案3個月就可以搞定,美國一來一往要跑6個月,台灣的優勢太大了!
未來桃子良品的定位是整合新一代設計師、募資平台,從通路的角度給予商業建議、估算成本定價,「類似香草與魚的智慧設計類產品,絕對會比純文創的市場更大!」陳慶玄有信心地說。
香草與魚
募資時間:第一次2013年6月、第二次2014年7月
主要發展:整合小魚缸和種植香草的設計產品
團隊成員:林秉維(上圖左)、吳政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