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調整管理層:押注 Sundar Pichai 意味著什麼?
Google調整管理層:押注 Sundar Pichai 意味著什麼?
2014.10.28 | 科技

[核心提示] 從產品經理到產品沙皇,Google 的新二號人物桑達爾•皮采(Sundar Pichai)被委以重任,皮采是誰?他的職權調整對Google意味著什麼?

上週五,Google CEO 拉里•佩奇透過電子郵件對內宣布管理層重大調整,佩奇將公司核心產品線移交給了高級副總裁桑達爾•皮采。根據re/code披露的信息,皮采將接管搜索、地圖、研發、Google+、商務和廣告產品以及基礎設施等6項關鍵業務。負責這些產品的6名主管未來將直接向皮采報告,而不再是跟執行長佩奇報告。此外,他仍將繼續負責Android、Chrome和Google Apps。也就是說,幾乎Google的所有產品線都被皮采接管了。

皮采對於Google有多重要呢?這麼說吧,如果佩奇從執行長一職隱退(佩奇此前患病已經不是新聞),那麼接替佩奇的人選,幾乎可以肯定就是皮采。皮采已經成為Google名符其實的二號人物。

從產品經理到產品沙皇

印度裔的皮采是在2004年進入Google,他的第一個職位是產品經理,負責IE瀏覽器上的Google工具欄開發。這並不是一個性感的產品,但是卻對Google極端重要,因為當時Google有70%的收入來自IE瀏覽器上的搜尋業務。在任期間,皮采在雅虎強勢進軍搜尋業務的關鍵時期,擊退了競爭對手,捍衛了Google的關鍵陣地。於此同時,皮采成功與戴爾、蘋果、Adobe、 Mozilla 等公司建立了良好合作關係,而Firefox和Safari等瀏覽器的搜索引擎就是採用Google搜尋。

掌握最新AI、半導體、數位趨勢!訂閱《數位時代》日報及社群活動訊息

在工具欄開發專案之後,皮采負責了桌面搜尋,iGoogle等產品的開發。2007年,皮采又領導了Google Chrome瀏覽器這一關鍵產品的開發。當時的執行長施密特害怕破壞與微軟的關係,拒絕這一項目實施。施密特職業生涯長期置身於微軟的陰影之下,似乎對微軟有深入骨髓的畏懼感。但是新生代的佩奇有不同看法,他認為Google的崛起必然會跟微軟有正面較量,當務之急是必須減少對IE瀏覽器的依賴,於是力排眾議推動Chrome項目前進。皮采在其中扮演了關鍵角色,是項目的主要執行者。

在Chrome發布之後,Mozilla和蘋果等合作夥伴怨聲載道,指責Google入侵自己的領域。在這種情況下,皮采展現了良好的談判技巧,表示「Chrome是基於開放網絡的精神」,說服他們繼續與Google 合作。一年後,他負責了Chrome操作系統的開發。雖然Chromebook在市場上慘遭失敗,但沒有妨礙他在佩奇心目中的重要地位。2011初,佩奇重新擔任Google CEO,上任之後馬上將皮采晉升為資深副總裁。

此後在2012 年和2013 年,隨著部門負責人的離職,皮采接管了Google Apps 和極為重要的Android 部門。而本周,皮采又更進一步,全面接手了Google 的整條產品線,成為名符其實的產品沙皇。

每個人都喜歡他

相比於他火箭般的上升速度,矽谷之外對他了解甚少。根據維基百科上的公開資料,皮采於1972 年生於印度金奈。他曾就學於沃頓商學院、斯坦福大學,以及印度Kharagpur 理工學院。在2004 年加入Google 之前,他曾供職於麥肯錫。或許是他商學院和諮詢公司的經歷培養了他善於合作的特質。

打開Quora,目前關於皮采最受歡迎的答案,出自一位在Google長期工作過的離職產品經理。他是這樣寫的:

除了和他的Google同僚一樣天賦秉異和工作刻苦之外,皮采還有幾點其它同事少有的特質。

他成功領導了Google幾項產品的開發,這些項目很困難,但對於Google很重要。比如工具欄和Chrome 瀏覽器。工具欄很明顯不是那種性感的產品,但它成功捍衛了Google 搜索在電腦上的存在,確保了公司的盈利能力不受威脅;而Chrome瀏覽器則成功促進了用戶的上網體驗,把用戶綁定在瀏覽器上並保證他們使用Google搜尋。

他招募、培訓並維護了一支偉大的團隊。皮采團隊裡都是公司內部公認的最優秀的產品經理,其團隊名聲卓越與搜索部門的工程師團隊類似。

他在公司內部沒有樹敵,Google和其它大公司一樣都有政治鬥爭,但皮采總是能將公司政策引向有利於自己團隊,同時做到不傷害其它團隊的利益。

此外,他在公司內部也是人見人愛的角色:「整個google的人都很崇拜他,工程師喜歡他,產品經理喜歡他,商務經理喜歡他。他有解決最困難問題的敏銳頭腦,對於未來精準的眼光以及招募最優秀團隊的領導力。與此同時,他還是一個非常好相處,非常謙遜的人。」

而一個曾經的外部合作夥伴則說他「回覆email總是非常及時。」

除此之外,皮采愛護下屬也是名聲在外。據報導他在擔任Chrome 負責人時,經常向自己的頂頭上司Marissa Mayer(現雅虎CEO)抱怨自己團隊中某個下屬工作表現的得分過低,並要求提高分數。

對於Google 意味著什麼

在高手雲集的Google ,皮采肯定不是資歷最老,甚至最有產品經驗的一個,相信佩奇最看重的是他的外交手腕和協作能力。

對外方面,去年秋天Google 成功收購智能家居企業Nest震驚了業界,這次收購的關鍵人物就是皮采。皮采成功說服Nest執行長,前蘋果資深員工Tony Fadell相信,Nest在Google體系裡能夠健康成長,自己也能與控制欲極強的佩奇和平共處。

半年前,當佩奇想阻止Facebook 190億美元收購WhatsApp ,他派出和其CEO Jan Koum會談的人是皮采,而不是負責社交產品的副總裁Vic Gundotra,雖然他最終並沒有阻止交易的發生,但足見佩奇對其談判能力的信任。

在公司內部,佩奇看重的是他的協調能力,Google 的產品線繁多,很多產品之間互不相干甚至存在競爭的可能。皮采坐鎮整條產品線可以減少很多摩擦的產生。根據Information 之前的報導,有內部人士指出「對於佩奇,像皮采這樣的人就像救星一樣。」

「皮采不是那種夢想改變世界的人,但卻很適合大公司,而在Google ,這樣的人尤其重要」該人士指出。

在整個矽谷,皮采的能力也早已被業界公認。據報導,Twitter 曾經想招募皮采,讓他負責Twitter 的核心產品部門。此外他還是此前微軟CEO 的熱門人選。而在今年的CES 上,皮采又展現了靈活的一面,根據Information 的報導,皮采強硬警告三星的高管,「Google 隨時可以終止與三星的合作關係」。

相信佩奇此舉是長時間深思熟慮的結果,在公司內部也早已在逐步建立皮采的權威。實際上在今年Google 最重要的大會Google I/O 上, 唱主角的就是皮采。

Google 的下一步

佩奇自從2011 年從施密特手上接手Google CEO 以來,Google 發生的最明顯的變化就是重新拾回了活力與方向。長期以來,Google 的收入來源大部分出自搜索廣告,而隨著物聯網和智能硬件的發展,其單一的收入模式必然受到挑戰。佩奇接手後,Google 重新回歸了創業時的初心,不再滿足於漂亮的財報,而是專注創新,並尋找對世界產生新的積極意義。

過去3年,Google 勇敢進入一些陌生領域,開發和收購了眾多和搜索甚至互聯網不甚相關的產品,其中包括Google X的無人駕駛汽車,醫療領域的Calico,智能家居領域的Nest,以及就在不久前投資的增強現實公司Magic Leap。此次管理層的調整,正是一次向內的回歸,是Google 一次創新周期完成後另一個循環的開始。隨著佩奇將權利下放給皮采,佩奇將把目光投向未來,把更多精力放在維繫未來命運的部門。而皮采作為佩奇的左膀右臂,將承擔將已經成熟的產品帶向商業上的成功,並在產業中釋放正向的影響力。

佩奇對於Google 未來的想法,可以從他不久前的一封公開信中看到端倪。佩奇在信中寫道:

「毫無疑問,許多公司逐漸習慣於從事他們已經能做好的工作,僅僅只是進行增量式的改變。這種增量式的思維方式逐漸變得不合適,尤其是在科技行業,因為科技行業的改變通常都是革命性,而非改良性的。因此,我們仍在為長期發展,為下一代重要產品進行投資。今天這些想法看似非常瘋狂,但如果過去的經驗能指引我們未來如何取得成功,那麼今天的這些重要賭注在幾年後不會顯得奇怪」。

總而言之,Google 正在重新獲得通向未來的魔力。

(Information 記者Amir Efrati 對本文亦有貢獻)

[本文出自極客公園/周恆星 編譯]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