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飛鵬] 島嶼狹隘症
[何飛鵬] 島嶼狹隘症
2013.08.26 | 創業

台灣技術水準不差,但受限於缺乏國際眼光、理解、交流,以致大多數的網路工作者只能看到台灣眼前的小市場,對國際的變動、發展未能跟上腳步。

台灣曾經是最國際化的國家。我的一個同學,英文不怎樣,但年輕時就進了貿易公司,從此提著包包,帶著樣品,走遍全世界,也成就了一番事業。

當他第一次要出國時,我們都很懷疑,他英文不佳,如何一個人出去闖蕩?他也害怕,但還是走出去了,這就是台灣數十年來經濟奇蹟的真相。

可是現在台灣幾乎是最封閉的地方。年輕人不太出國念書,不想出國工作,不看國際新聞,缺乏國際視野。社會上講究「台灣優先」,政治上內鬥內行,遇到國際事務荒腔走板。企業跨國投資,被視為「出走」,像是背離台灣。到中國大陸經營,也要背負「投共」的陰影。只有說「愛台灣」才是對的,也不問所做所為是否真的愛台灣。

許多人從小到大很少離開台灣,甚至只活在台北,難怪台灣人的眼光越來越小,越來越活在自我設限的小圈圈中,台灣人都被「島嶼狹隘症」所羈絆。

在網路產業興起時,我本來期待台灣的網路事業能在國際舞台上有另一番風光景象。因為網路無國界,只要有技術、有創新,只要走得快、走得早,都能在網路上快速地蔓延,從一點一地走到全世界。

而台灣的資訊科技教育又相當先進,台灣的硬體製造也傲視全球,這樣的環境因素,台灣的網路產業應有在國際舞台上一展身手的好機會。只是發展至今似乎事與願違,不只台灣的網路產業不能在國際舞台上有位置,連本身台灣的網路產業也是國際公司的邊緣市場,台灣本土的網路公司難成氣候。

或許有人會把這樣的結果,歸咎於台灣市場小,缺乏好的募資環境,新創的公司在缺乏天使投資人及國際創投資金的支持下,當然很難有發展。

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但更深遠的理由,恐怕是島嶼狹隘症使然。台灣技術水準不差,但受限於缺乏國際眼光、理解、交流,以致於大多數的網路工作者只能看到台灣眼前的小市場,對國際的變動、發展未能跟上腳步,因此所有創新只通用在台灣本地,沒有跨國適用的可能。在台一條龍,出國一條蟲,這樣狹隘的產品概念,怎能有令人眼睛一亮的創新呢?當然就不可能得到國際創投資金的青睞了。

島嶼狹隘症另一個就是英文的不佳,這又是致命傷,缺乏文字、語言能力,如何吸收先進的國際知識,進行國際交流呢?再加上台灣的知識產業未能及時有效地翻譯國外的訊息,這又是媒體的島嶼狹隘症,阻斷了國際訊息的流通。

台灣要進步,恐怕要先面對島嶼狹隘症;想在網路世界創業的年輕人,恐怕要先學好英文,克服自己的島嶼狹隘症。

[何飛鵬] 《數位時代》榮譽社長,著有《自慢:社長的成長學習筆記》、《自慢2:主管私房學──小職員出頭天》。

出自

關鍵字: #創新創業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