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從年初到年尾,整個行動網路創業環境溫度差異比較大,而事實是現在,很多投資人對行動網路投資很悲觀,有不少人找到UC,說獨立投資風險太大,是否可以跟UC一起投資或做基金。
這就是現實的2012年。
創業方向的另一種思考
創業者和投資人有一個共同的特性,都在不停尋找方向,可是區別在哪呢?創業者只有自己一輛車,創業者更像司機,而投資人像副駕駛,有權利挑哪輛車好。你只有一輛奧拓(Alto),如果在壓力下想讓它開出奧迪的速度,這是對創業者最大的挑戰,有些時候是難以實現的。
「找路」這個話題,從UC自己的歷史來看,其實最開始大家都不太看好這個項目。首先不看好這個事,因為瀏覽器在全球都沒有很成功的案例,反而有讓很多人印象深刻的失敗案例;其次,對做事的人有挑戰,當時我們都很年輕,也沒有從像Google、微軟這種大公司出來的明星創業者,基本都是草根。
但就是這種情況下,出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事,在聯想投資的決策中,最後有4個人投票決定,出現了2:2的結果,看好和不看好的各佔一半,沒有一面倒的絕望。
其實任何項目,大家面臨的情況都分為3種。一種機會是所有人都看好的,比如前幾年的博客,比如2004年創業的時候很多行動網路從業者會選擇手機門戶這個方向,比如2012年二維碼的發展大家也都很追捧。這種所有人全看好的行業有可能只是海市蜃樓,不見得是創業者的機會,為什麼?大家都看好,所有的資源都往相同的方向去了。還有兩種,一種是沒人看好,這就不用說了,剩下這種是有些專家、朋友不看好,可也有創業者說他們都不看好沒關係,我看好,我去努力。
在爭議的時候,最終你要遵從的是自己內心的決定,其實有時候一些出現爭議的機會才是好機會—也就是說,大部分創業者的機會一定不是所有人都看好的機會,那些是大公司的機會。
過去不管是騰訊QQ、360還是我們UC,其實都是在不斷的爭議之中成長到今天。我舉個例子,比如安全,在當年所有的大公司都不認為這是個很重要的產品的時候,360殺了出來。手機瀏覽器也是這樣,UC在中國做這個產品的時間比較早,比360還早了3年,那時候所有人都不覺得這是個大機會。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才得以安全地成長。
回頭來看,如果2004年、2007年所有人都看好移動互聯網的時候我們才開始做UC,我覺得它的成長也將是非常困難的。
「三座大山」下的機會
中國網路已經發展了15年,很多人覺得網路創業獲得大成功的案例在不斷減少,不僅是中國如此,在全球都這樣。中國有了「三座大山」,新誕生出來的大的平台型公司越來越少,可其實美國也有「三座大山」,在Google、Facebook之後創業者能做出這種平台的公司也越來越少。
要回顧網路創業的成功,我們發現很多案例激動人心,可是在這個時間點,一定要看到中國網路產業在進入一個非常關鍵的時刻。就像歷史上從春秋進入戰國,進入了一個寡頭割據或說相對壟斷的階段,中國平台型公司也變成了類似戰國七雄的格局。
這樣的時間點,套用一句比較流行的話: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因為整個中國網路創業的大機會在變小,但是小機會卻在變大。如果誰再想立志成為下一個「BAT」(註:百度、阿里巴巴、騰訊),我覺得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原因很簡單,誕生百度、騰訊的那個年代,整個網路是一片空地,所以可以野蠻開荒、隨處佔地,可15年之後,網路越來越成熟,有了自己的生態系統和規則體系,空白的地方越來越少,再出現「大地主」的機會變得很小了。
反過來說,大公司利用資本進行併購的事情會越來越多。這也許是個好消息,今天網路併購市場變得比較活躍,100人以下的中小團隊,用戶達到了500~1000萬的規模,好做、好賣。這是小團隊的利好。UC過去幾年也是很活躍的戰略投資人,我們已經投資、併購的公司超過10家,包括我們投資的公司最後選擇併購給百度、騰訊的都有,UC我感覺作為好的戰略投資人,並沒有影響大家的發展,也沒有替誰決定他的方向。
對創業者來說重要的是不能動搖,雖然沒有做過百度、騰訊大平台的機會,可你們比UC幸福。UC團隊打拼了8年以上,我們自己還沒拿到一分錢,但一些我們的伙伴已經拿到了千萬美元,進入了另外一種生活狀態。
「重新定義」的機會
機會到底在哪裡?現在有個很重要的機會叫「重新定義」,我們要用網路的思維去思考任何傳統行業,比如電子商務領域,從2001年到現在,包括去年很火的小米公司,其實都是在嘗試重新定義一些傳統產品。
這樣的機會出現在圖書、家電、服裝、手機等行業,由此有了蓬勃的電子商務市場,像阿里巴巴現在又在進入一個新的重新定義階段,他們將電子尚未定義為金融和數據的平台。
每個成功的產品都在重新定義,去年比較火的微信在重新定義即時通信,它成長速度很快,第一個乾掉的產品恐怕就是手機QQ。用一個語音的通信工具幹掉了文字的通信,這就是重新定義的過程。
UC也在一個重新定義的過程中,過去8年我們在重新定義瀏覽器。在過去這麼多年,瀏覽器都是以一個軟體公司的軟體產品形象出現,是單機版軟體,可UC從2004年到現在,最重要的創新就是用雲端架構重新做手機瀏覽器,讓瀏覽器成為了行動網路入口的服務平台,這就是我們嘗試重新定義一個產業的方式。
擁抱變化、引領變化
整個IT產業每10年會有一個重大變化,包括很多技術平台的變化。其實每次產業、技術的變化都是從直道到彎道,比如幾年前說起行動網路智慧平台首推Symbian,可過去兩三年Symbian平台正在向Android平台快速變遷,諾基亞Symbian平台上很多產品今天已經消失了。
很多人在過彎道的時候,因為原來做得好,所以有巨大的包袱,容易被甩出去,幸好UC在這樣一個彎道上依然保持了優勢。UC最有風險的時候是在2010年第四季度到2011年第一、二季度,這三個季度危險最大,如果有人能夠在那個階段全力以赴做好Android平台上的瀏覽器,對我們的衝擊還是相當大的。可是那個時候人們沒有看到變化。
產業調整的時候,一些人過彎道有包袱、慣性大,也就意味著另外一些人會有機會。百度就是在自己的直道上跑得太快、太順了,在彎道上轉彎的能力和風險在明顯加大。
最後在方向選擇之後,還有關於同質化競爭的考量。所有網路產品裡同質化最嚴重的產品其實是搜尋引擎,它打開頁面就是一個搜尋列,用戶第一眼的直覺感受很簡單。在競爭中很多時候比的不是你能不能看到,而是能不能做到,所以你必須要將技術作為自己重要的競爭力來看重。UC從2004年在全球首推了雲端的手機瀏覽器,改變傳統單機軟體的思維,這樣一個架構就競爭了8年。如果這裡面沒有技術來不斷做到,喪失競爭優勢,你就有可能很難笑到最後,而是幫別人鋪了路。
2013路在何方?我們的答案是兩個「不」:不從眾、不動搖;兩個「重」:重定義、重技術。
出自創業邦
【活動資訊】2013創業小聚暨AAMA台北搖籃計畫年會
時間:6月26日(週三) 9:30-17:30
地點: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R201,台北市徐州路2號2樓
參加方式:4/26開放報名。5/25前享早鳥票65折優惠
活動網址:www.bnext.com.tw/edm/meet/30/ (4/26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