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平的》作者佛里曼(Thomas Friedman),對全球化議題傾力關注,專欄長期刊載於《數位時代》,周末佛里曼受到阿里巴巴集團邀約,在杭州網商節上發表演說,以綠色中國夢(Chinese dream)期許中國成為世界的好榜樣,創造高效能、尊重地球的生活方式。
佛里曼談到許多人在問:「是否會有中國夢」,所謂的美國夢是指有好的工作、買好房子、開好車子、結婚生孩子,再賺更多錢買更好的房子與吃麥當勞,中國13億人口之中,中產階層約有3.5~3.8億人口,會有更多人成為中產階級趨動發展,像美國社會相當,大家都想過美國人的好生活,那是美國夢,但那是高排放、高消耗的夢想。
如果世界都像美國人那樣生活,沒有找到更好的節能技術,這個世界是沒有出路的,美國是有責任的,如果美國做的不好,我希望中國能夠做到,譬如說中國能生產節能產品,並且賣到全球。
如果中國能把創造力聚集起來,共同創造高能效、尊重地球的夢想,一個綠色的夢想,將比美國夢更偉大,將是中國對人類文明自四大發明之後,更重要的貢獻,「我相信榜樣的力量,一個好榜樣一定勝過一千個好理論,中國的可再生能源做到了很好,太陽能熱水器連農民都能買到,若中國做了一個好榜樣,對世界影響可想而知,引領世界的潮流。」
圖說:佛里曼在2011年網商節僅用視訊進行講演,2012年本尊現身杭州,進行深入淺出的觀點探討。
針對全球化議題,佛里曼表示,在撰寫《世界又熱又平又擠》的時候,他重讀了一次上一本書《世界是平的》,發現索引中沒有facebook,仔細一想當時不僅facebook還沒出現,twitter也只是鳥的叫聲,阿里巴巴是一千零一夜的故事,skype是個被拼錯的字。世界因為網路發展而快速在改變,他提出在又熱又平又擠的世界中,生存應對的十個原則:
(1)認清我們身處在高度互連的世界。
(2)高度互連世界,每個人都需要與全世界的人才競爭,「普普通通」是個過去式,每個人都需要找到自己特別的能力、發揮獨特的貢獻。我認識的報紙專欄前輩曾說,他每天起床就要看看別刊的其他7個專欄作家寫了什麼,而我現在的面臨的競爭更激烈,他們是無數的部落客。
(3)以前是你在找工作,現在是你要創造新工作。市場變化很快,不只是做好平常可做的事,更需有足夠的創意才能跟上。
(4)如何生存的四個態度:第一是把自己想成新移民,這裡沒有你的位置,妳必須做的別人多,但新移民是樂觀的,因為他們願意搬到新地方。第二靠自己的力量,仿彿回到中世紀純手工的年代,最好的工匠會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作品上,那是驕傲的。第三是想像自己是矽谷的新創者,永遠在學習,改變自己。第四想像自己是最喜歡的飯店員工,願意提供更好的服務。
(5)認清所有的事情都會被執行,問題是你做、還是別人比你早做,所以別認為你可以等。這點是我認為十個原則中最重要的一個。
(6)別再以「已發展」、「開發中」、「未開發」的方式看待各個國家,這個世界的區分是高創造力國家(HIE, high imagination enable country)或低創造力國家(LIE, low imagination enable country),意指你可以到台灣找人幫你代工商品、到中國找工廠幫你開模製造,只要是你想就能達成。
(7)企業管理方式正在改變,自上而下的趨動越來越蠢、緩慢,自下而上的模式越來越快、聰明,創新核心再往底層移動,我們要做的是補充自下而上的創新,並帶來更多的價值。
(8)how(如何做)比什麼都重要,我可以從網路看到企業營運細節,我們彼此可以看到彼此,所以怎麼去做,大家都在看。所以這是「行為時代」,怎麼去對待員工、消費者,時時糾正自己行為,名譽一秒就被毀滅。
(9)培養信任,激勵更多創新。
(10)創造綠色中國夢 。
圖說:佛里曼本人相當親切,為著作每一次的簽名,都很認真(寫很多)。
佛里曼40分鐘的演講,節奏明快,吸引全場兩千多人的專注聆聽,現場提問時有位中國廠商提出一個很有趣問題:美國夢著重在個人自我實現,但中國夢常常談的是中華民族的復興,中國夢真的可以實現嗎?
佛里曼回答,中國夢也是個人的夢想,「我認為每個中國人都應該有『工具』去發現、實現他的潛能,包括法律上的保障、教育機會的取得」。
「工具」是一個很含蓄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