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on的當家小生─Kindle,最早,以軟體搭配硬體的電子書閱讀器方式存在,智慧手機普及後則開始推Kindle的App,結果從網頁(Web)服務起家的Amazon,反而直到這幾天,才推出瀏覽器用的Kindle電子書─在這個剛退出Apple的程式內(in-app)付費抽成機制的時間點,頗耐人尋味。
數月前,Apple宣布要對透過App來訂購內容的服務抽成30%,而許多出版商(如華爾街日報)本身,以及合作的發佈販售平台(如Amazon Kindle),對此紛紛表示不滿,有的App乾脆直接下架(如Google Books),也有的像Amazon選擇另闢戰場。
也許有人覺得,行動裝置的App生態,本有異於PC上,以瀏覽器連結所有網路服務的方式,再加上Amazon將新服務取名為「Kindle Cloud Reader」,似乎只是要讓其電子書「雲端化」,可以延伸到更多平台、裝置上被無縫使用。這的確是Amazon的考量之一,但介於PC跟手機之間的平板,對於瀏覽器跟App的使用邏輯都能接受,而且比前兩種裝置都適合做為閱讀的工具,再加上以HTML 5的技術打造─避免遇到iOS上的flash罩門,種種條件顯示,Kindle Cloud Reader真正瞄準的目標,是平板的代名詞─iPad,甚至,「暫時」未開放iPhone的Safari瀏覽器使用,也可能是基於同樣的理由。
如果這樣還不相信,那Amazon官方的直接聲明─「針對iPad最佳化:在整合Kindle商店服務的平板上消費」(Optimized for iPad:shop the integrated Kindle Store for Tablets),總該具備足夠的說服力,而且還順便強調一下,此介面正是衝著Apple不討喜的「內容拆帳」模式而來,也許,繼Amazon之後,會有愈來愈多相關業者,採取這種「自立自強」的做法。由此可見,即使是像蘋果這樣獨領風騷的企業,也不可能凡事都說了算,Apple會就這樣讓事態繼續發展,或是提出回應,是每個人都關心的下一步。
來源:TechCrun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