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之間的關係其實很微妙,就算是不知名的作家,也很少看過作家們「聯合」起來。再小的作家,也是很有主見、主觀、主意識,認為大作家是個屁,那些東西也能賣座?文人相輕,自古皆然,網路世代,還是不變!
不過,最近幾個月,在美國文壇上,出現了一個史上難得的「奇景」。
最近在HuffPost看到一篇有趣的文章(另一篇請見這裡),這位專欄作家Catherine McKenzie(就叫她凱薩琳)本身是書的作者,她寫一篇文章來講最近的一個有趣的現象:書作者也開始自己用facebook來作行銷!
嘩,那不是出版社的事嗎?但書作者自己開一個粉絲專頁也該是時候了,既然開了一個粉絲專頁,她們也從其他地方聽到,如果可以「送點東西」給粉絲,粉 絲是會欣然飄過來加入的!一個作者可以送什麼給粉絲呢?當然就是她們剛剛出的書啊!據文章所稱,就有一位女作家Allison Winn Scotch,她出了一本新書《The One That I Want》,然後在她的粉絲團說,只要你買了這本新書,寄給她看證明,她就「再送你一本新書」。他們說,這招讓這位作者多了800多位粉絲!
蛤,只有800多位嗎?
如果以平常辦活動的效益來看這一位作者的「行銷活動」,或許會發現這個效益也太差了,她都努力送書成這樣,結果只進來了800多位粉絲,而且這場活動還有很多不怎麼值得學習的地方,譬如該作者選在星期日貼到塗鴉牆上面,不見得造成最大的宣傳!
這件事真正吸引我們注意的,其實不是她在facebook上面的行銷活動有多成功,而是這位女作家,後來玩上癮了,開始想說她再怎麼送就只是送自己 的書,可不可以送別人的書呢?於是她跑去和幾位作家朋友談,那幾位作家朋友也跑去和他們的作家朋友談,這樣一個拉一個,竟然拉了高達28位作者,每一位都 提供一~二本她們自己所著的書作為「贈品」,讓這位作家自己去發送給粉絲!這樣run了一輪,又再吸引更大的作者來看看,有一位較知名的作家 Jennifer Weiner也加入,提供她的書作為贈品!
這形成了一個很奇怪的facebook行銷案例──從這場活動的效益來看,現在這個發起人作家Allison的粉絲專頁也只有1698位粉絲,就算這場活動之前她是0個粉絲,一場這麼浩大、結合28位作者再加知名作家的「贈書活動」只拉了1698位粉絲也實在不是非常偉大、值得大書特書的成就,但重點是,為何她可以拉來28位作家一起提供贈書?
一群作者,平常一起吃吃喝喝,但這次可能是她們首次繞過出版社或幫她們的行銷公關公司,直接串連起來,直接拿出她們的書來送!
有趣的是這場活動已經造成連鎖效應,兩個月來,已經有好幾位美國書的作者開始拉其他作者來一起贈書--
首先有一位叫Leah Stewart的作者也學下來,她也成功的找來高達48位作者一起送書!這一次她更厲害,這48位作者每個人都願意捐贈10本書,最後帶來的粉絲數是「1200位」(成績實在也不怎樣好)。接下來還有另一位作家Therese Walsh ,她竟然能找來又高達54位作者,每個人貢獻兩本書,最後高達108本書當作贈品一起送出去!最後這場活動「只」有650人參加,粉絲團增加500人。然後剛剛這篇文章的作者凱薩琳,自己也開了一個「社團」,叫做《我賭我們可以一起讓這些書變成暢銷書》(I bet we can make these books bestsellers),她是想做一個類似讀書會的平台,看到這些作者這麼努力的「送書」,她也跑去談了作者來送書,結果她也是談到了33位作家,願意提供66本書出來。
看到慘慘的效益,我們實在很想告訴這些作者說:「別再辦了!」但這些作者竟然非常樂在其中,顯然並不是看到粉絲團的效益,而且那些貢獻自己的書的作者們,也沒有被拉到粉絲,純粹就只是借這個平台一起推廣、廣告自己的書而已,問題是,為什麼她們會這樣做?
要做應該從前就會做,為何到了2010年的今年,才突然間變成一股流行?
這實在很有趣,我們看到這種「獎品網路」(Prize Network) 的概念已經很久了,你看到有一些贈獎活動、試用專頁、特賣活動,可能一次看到好幾間廠商的商品、贈品,不過通常這樣的活動並非廠商拉廠商、一共66家廠商 一起辦的,而是由一個平台做主導,最重要的是,這些廠商各有不同,仔細看,這些瓶瓶罐罐的女性保養品,看起來好幾家廠商,但是抹臉的就只有一種,抹腿的也 只有一種,它們都是不太一樣的商品,全部擺在一起當贈品,唯一的關連處只剩下「都是女性用的商品」。
但這一次的活動,是由作者發起,吸引幾十位作者,每人都拿出自己的書來贈書,而且短短起個月下來就有好幾場成功的邀集到這麼多作者一起贈書,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合力行銷」!
為何這些作者如此熱在其中?
第一、facebook粉絲專頁指標:平常的時候,這些作者一起送書也看不出什麼效應,但這次他們都有facebook粉絲專頁,至少也有自己的官方網站,作者們覺得那是一種更清楚的指標,希望可以玩一玩看看能否在此指標上衝出成績。
第二、行銷世界很迷人:他們都想玩玩行銷,聽說行銷就是要送書,所以他們是抱著嘗試的心情,搭著這一波看看。
第三、彼此競爭不大:作者們自己的競爭不大,書不像手機,每個人只能帶一隻,一位讀者不只買一本書,可以買好幾本,所以可以互相送書來拉抬。
第四、大家一起玩,實在很好玩:作者之間可以藉此機會交交朋友,他們其實是同質性很高的人,才會在同一個產業裡。
一直以來我們超喜歡「合力行銷」的概念,如果我們一起來合力做些事,力量會很大。「書」是否是第一個成功的讓商家平行的作合力行銷的機會?美國這些日子的試驗,在亞洲這邊若模仿了又會產生怎樣的效果?大家可以想一想!
(原文轉載自Mr.6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