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第一台筆記型電腦推出的25年後,Apple發表全新MacBook Pro,試圖以OLED觸控螢幕「Touch Bar」取代功能鍵,改變筆電的人機互動方式。
Touch Bar
Apple在美國舊金山Cupertino發表久久沒見大幅更新的MacBook Pro產品線,除了硬體內部升級以外,最大的亮點,就是移除既有的功能按鍵列,並以支援10點觸控的觸控面板「Touch Bar」取代。
Touch Bar會根據開啟的軟體,改變功能顯示按鍵。舉例來說,當開啟Safari瀏覽器時,Touch Bar會顯示最常拜訪網站的圖示,讓你快速點選、連結到網站;當在打字時,Touch Bar會顯示輸入詞彙建議,或表情圖案。此外,使用者還可以依自己使用需求,來客製Touch Bar顯示的功能鍵;開發者也可以為程式設計專屬的Touch Bar觸控介面。(蘋果已經第一時間釋出參考文件)
Touch Bar在設計相關軟體上,也有不同效果。以PhotoShop為例,用戶可以在Touch Bar上快速叫出相關功能,並可以用兩手來調整圖片,像是一手指選取目標圖案、另一手指左右滑動調整色彩,比過去單用觸控板調整更方便。根據PhotoShop表示,支援Touch Bar的PhotoShop預計今年底釋出。
減少步驟
當使用者在特定情境下,例如快轉影片、調整照片、剪輯音樂時,可藉由移動游標,再接著點擊或拖曳完成操作,但Touch Bar可讓使用者不需要再為了點擊螢幕上相對應的介面去尋找、移動游標,直接在Touch Bar觸控介面上點擊、拖曳,因為程式已經針對特定情境將Touch Bar轉換成相對應的功能。
目前Apple內建的應用軟體,都有支援Touch Bar的相關功能鍵設定,至於其他如微軟Office、Affinity Designer、Pixelmator、Sketch等軟體,也都會推出支援Touch Bar的更新版本。
不必再輸入密碼,用Touch ID就能登入電腦、瞬間切換帳號
MacBook Pro另外一個大幅更新,就是增加Touch ID的感應功能。
Touch ID將取代原本的電源鍵位置,用戶可以開始以指紋登入,或者以指紋辨識身份,來完成Apple Pay付款。而如果一台電腦有多個使用者,另一用戶也可以直接把手指放到Touch ID感應處,一鍵轉換用戶桌面。
較前一代更輕更薄、全面改Thunderbolt 3 (USB-C) 插槽
硬體上來看,15吋的MacBook Pro搭載Intel Core i7第六代處理器、Radeon Pro繪圖處理器以及3.1GB/s的快速儲存硬碟。13吋機種則搭載Intel Core i5或i7第六代處理器、Intel繪圖處理器與同樣的SSD。
外型與體積上,新一代MacBook Pro大幅縮減重量與厚度。據Apple表示,13吋機種較前一代17%更薄、體積減少23%,重約3磅;15吋機種較前一代15%更薄、體積減少20%,重約4磅。
MacBook Pro全面改為Thunderbolt 3 (USB-C) 插槽,依據Apple表示,因為Thunderbolt 3可延伸為USB插槽、USB-C充電線、HDMI、VGA等形式使用,反而能給用戶更大的自由空間。
另外還有一款一般機種的MacBook Pro,硬體效能一樣,但採一般按鍵功能列,沒有Touch Bar或Touch ID功能,定價相對較低。並且,據Apple表示,這款13吋機種的MacBook Pro比現有MacBook Air重量一樣,但厚度更薄。
一般機種的MacBook Pro定價1,499美元,今日開始出貨;擁有Touch Bar與Touch ID功能機種,13吋定價1,799美元、15吋則為2,399美元,兩款預計兩至三週開始出貨。
從Apple把MacBook Pro設計得比MacBook Air同樣重量但更薄,而12吋的MacBook又屬最輕薄機種,MacBook Air可能將從現有產品線中剔除。像是這場發表會過後,原有的11吋MacBook Air機種,就從Apple網站中消失了。
以下是這次的MacBook Pro介紹影片: